招國偉:補貼置業計劃為資助房屋「拆牆鬆綁」

2016-10-11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居屋_大公報web.jpg

最近,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關於土地房屋研究的報告,提出「補貼置業計劃」,鼓勵基層市民置業,同時可釋放土地資源,促使社會和諧與經濟繁榮。

 
目前,香港約有25萬間居屋,以及約13萬間「租置」單位仍未補地價,合共約為38萬間。多年來,資助出售房屋的業主進行補價的比例較低,原因是難以支付較高的補價。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早前雖然推出「補價易貸款保險計劃」,以貸款的方式,讓年滿50歲的業主可先補價,後出租或出售單位,原意是希望為業主「鬆綁」,但因涉及利息開支,風險仍不少,反應一般。
 
按基金會的建議,日後公營資助出售房屋,可把所謂的「補地價」在購入時被鎖定,不再跟隨市價變動而改變,這建議有利於業主日後家庭經濟能力提高時,也不用補回太高的金額,無疑增加了補價的意欲。
 
其實,房委會早於特區政府在2011年宣佈復建居屋後,進行過類似的探討。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12年3月曾有文件建議(SHC20/2012),「在新居屋計劃下,在單位購入時的資助額會視為對業主的『貸款』,而應付補價額為『貸款』或『貸款連利息』,並與單位的市值脫鈎」。即是說,補價的金額將視為一種由房委會向購買者提供的「貸款」,貸款額是被鎖定的,若業主須補價則要「償還」有關貸款或貸款連利息;然而,房委會因「社會上意見紛紜,大眾普遍認為傳統居屋的安排多年來行之有效,為公眾熟悉」,故擱置了有關建議,反映出房屋政策因循保守的一面,錯失機會,甚為可惜。
 
如果能夠進一步協助釋放補地價的問題,一方面房委會將能夠有更多的收益,以應付未來長遠興建房屋的財政壓力。過去有所謂「一間居屋養兩間公屋」的說法,即出售一間居屋的收益,以支持興建兩間公屋的建築成本;但由於建築成本上漲,加上部分地盤面積細小以及其他限制,難以維持。若透過釋放補地價措施,將有助日後房委會公營房屋建設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房屋條例》的規定,未補地價的單位不能出租或公開出售,障礙了房屋的流轉,有關建議能夠提供更大的誘因,釋放房屋資源,但若付之實行,則涉及法例的修訂。
 
目前38萬間資助房屋是一個龐大的房屋資源,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短缺,只能寄望《長遠房屋策略》後5年追回供應量。除了研究未來公營房屋發展外,把這些現有的房屋資源再利用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以回應社會對房屋需要的殷切。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片:大公報

 

延伸閱讀
  • 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大師和愛好者們穿行在香港的街巷樓宇間,為普通遊客示範了無數展現香港「魔幻」一面的畫面,其實你用手機都能拍出大師級「穿越感」的打卡位。

    一如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