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大國需要培育信任

2016-10-28
傅瑩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AAA

傅螢.jpg

今天的世界早已擺脫了大國集團政治的漩渦,世界的主題轉向了發展與合作。全球化的大潮帶動世界市場、資金、技術乃至資源在全世界更加自由地流動,中國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從1992年到2014年,世界經濟規模從24.7萬億美元擴大到78萬億,全球貿易總額從5.1萬億擴大到23.8萬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6.97%上升到61.4%。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極大地得益於世界大規模的經濟增長。

 
中國有效地實現著自己的目標,對現行國際秩序框架應該是感到舒適的,但我們認為秩序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我們需要認識到,全球化已經徹底改變了世界的場景,無論目前存在的秩序是怎樣的,顯然都不足以為所有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有時甚至導致更多困難。
 
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多元而又複雜。例如,大國干預的做法激起更多矛盾,甚至向其他地區外溢,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國家陷入動蕩,恐怖主義乘虛而入,人民流離失所,教訓是深刻的。
 
全球化也暴露出缺乏治理的弊端,發展和財富的分配不均衡,資本的流動缺乏管理,區域一體化出現退潮。這意味著,初始階段的全球化需要升級,現行國際秩序需要改進,以適應時代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但變革應該是漸進的。
 
習近平主席在多種場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新型全球夥伴關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著眼於培育新的增長空間,用發展促進合作、繁榮和安全,這個倡議正在積蓄活力。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也是同方向的。目前美國似乎有些疑慮,將來若參與其中也能找到合作機會。
 
如果存在一個共同秩序,那麼它應該是更具包容性的秩序理念和構架,最大限度容納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各種支柱和環節,提供一個大家都能舒適於其中的“屋頂”。當然,這需要大國建立信任,也許聽起來有些理想主義,但是畢竟許多國家都已經在開展合作以應對挑戰,這個過程就能培養合作習慣,從而逐步培育起信任。
 
很多人問,中國逐漸登上世界舞台,想在世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覺得中國對國際交往看重以下幾個元素。
 
一是相互尊重,特別是在政治層面。這是國家間互信的基礎,任何國家都不應把自己的價值強加於他人,各國根據國情探索發展道路的權利應得到尊重。
 
二是共同安全。各國維護自身安全不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21世紀的世界不應再度陷入地緣戰略競爭或者新的集團政治。
 
三是合作共贏。G20杭州峰會突出了包容性發展的議題,強調要“確保經濟增長的成果普惠共享”。
 
世界期待中國承擔更多責任,也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國意圖,我們需要更多地向世界說明自己,贏取信任,也需要不斷向他國學習,以開放的心態去認識、接受和創建新的理念。
 
(本文為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10月25日在俄羅斯瓦爾代論壇的演講稿。) 

文章轉載自「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