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永言:光棍節VS感恩節 仍未有香港特色網購

2016-11-26
可永言
社會服務機構公關
 
AAA

HANDMADE1.jpg
作者認為,香港應該有售賣本地手作品的網站。(政府「創意香港」網頁圖片)

將西方有近400年歷史的感恩節,和內地只有25年歷史的光棍節作出比較,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荒謬。事實上,香港零售市場對光棍節的重視程度,卻遠遠超出你想象,說得誇張一點,商人絶對期望光棍節成為法定假日。

傳統上,感恩節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全國節日,為感謝上天賜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隨著文化的轉變,感恩節由食火雞,「進化」成舉家出動,晝夜排隊以求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至於光棍節的由來,相傳只是一班大學生以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卻由阿里巴巴集團成功打造成全球的購物狂歡節。

稱得上全球的購物狂歡節,香港自然不會置身事外,今年大、中、小企業史無前例,紛紛響應「雙十一」網購熱潮,無論抬頭逛商場,或是做低頭族看手機電話,總是時時刻刻提著你光棍節要瘋狂購物,可見商機無限。

本港零售市道持續吹淡風,今年食粥定食飯,除了看店鋪的銷情,網上購物平台就成為另一個藍海。港人初期對網上購物的興趣,其慢熱程度真的落後於形勢,想當年問人有無在亞馬遜網絡商店(Amazon)購物,可能問10人才有1人試過。直至近年廉航崛起,大家開始習慣凌晨12時要上網「搶機票」,大家才慢慢體驗到網購的「樂趣」。

受著中西文化的影響,本港各大商場過往都以節日作為催谷商品銷情,實屬無可厚非。光棍節作為新生的節日,短短幾年已迅速地植入大家的腦海,亦加促改變了大家的消費模式和行為。今年「雙十一」購物節成交額高達150億美元,超過去年的143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翻查資料,去年的「雙十一」有高達232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戶與民眾參與網絡購銷活動;而光棍節比美國「超級星期五」(Black Friday)與「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加起來的銷售額還高。

網購全球化為經濟貿易和文化帶來衝擊,在同一個平台上,你可以大量購買韓國化妝品、澳洲健康食品,以及美國電子產品等,如想購買「限量」產品,就要逛逛本地市集了。想一舉兩得,在網上購買市集的手作品?都說港人較為慢熱,現時只有介紹市集的網站,卻鮮有港人手作品購物網站,香港零售市場規模雖然小,應該還容得下數個購物網站,期望有心人,為本地手作人出一分力吧!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