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奮強:明白危與機 慎選領導人

2016-12-12
林奮強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
 
AAA

govaa.jpg

剛過去的周末,相信全港都在關注梁特首棄選的新聞。筆者認為,毫無疑問,梁特首過去四年半的工作,喚醒了一個不知不覺地急促墮入下墜軌道的香港!為了幫助我們追上已落後同區對手、並加緊建設香港正快速老化的社會所需,他往往是第一個起床、最後一個睡覺的勤力領導人。

他剛上任時便取消沿用了幾十年的兩個多月行會暑假,同時積極推動各種早已冰封三尺的僵化政策思維,包括首次為政府定下貧窮綫這硬指標,迫使以後政策只能向減少貧窮人口的方向進發;當過去十年造地規模只及90年代的八分之一,他大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並已漸見成效;還有成立創科局、為了醫院建設計劃投放2,000億,金額比機場三跑還多4成。面對複雜多變的新形勢,又果斷地推行「禁雙非」、「限奶令」、「三辣招」,還處理了斯諾登事件等國際風波。

如果你是個新來港,以事論事的外國人,見到這短短四年多內本屆政府的成績,以及相對以往的表現,相信很容易會至少給一個「B+」評分。可惜,回歸後的20年,港人一反以往務實進取的積極態度,改為擁抱口號政治,凡事以賺政治本錢、搶佔片面道德高地為首要任務,為反對而反對。相信今天即使政府提倡孝敬父母、愛惜兒女,也會被議員及個別媒體冠上「中央迫害」、「利益輸送」等陰謀論,總之就是會找到反對及抹黑的理由。

最佳例子是梁特首剛剛棄選,有些議員便立即祭出「少了689,多了個葉劉」的新口號。試問葉太還未參選—連政綱都還未宣布,為甚麼便立即成為攻擊對象呢?他們身為代議士、是為政者(還是大律師),為甚麼不是根據政綱等事實去評價候選人,反而凡事訴諸沒有理據的人身攻擊?過去幾年,為要支持廣大的市民政治食慾,議會把很多小事化大,令民生受害。難怪港大校長馬斐森早前說,有很多在港大磨蹭爭吵一年的議題,在外國大學幾分鐘便已通過!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也勸年輕人,「不要把事情無限放大」。即使政治有「禍不及妻兒」的共識,但可憐梁特首的整家人,每天得在顯微鏡下生活,等候人身攻擊。我們口口聲聲說文明談尊重,但這其實又是否口號而已?對梁特首為了保護家人免她們受傳媒欺凌而放棄建港使命,我們有否惋惜及慚愧?

「粒粒皆辛苦」的政績本應已足夠令人信服,但反對者總會抓到「錯處」,而「親和力不足」是有關指控的重中之重。沒有人否認親和的重要性,但我們要問的是,究竟在一個亂世之中,這還是否一個決定性條件?港人崇尚為「教主」、救了蘋果公司一命,令它增長成全球最大公司的Steve Jobs便從來都不以親和見稱;二戰梟雄英揆丘吉爾也一樣。連當他離世時10萬新加坡人大熱天時夾道泣送的前總理李光耀先生,也從來不是親和一族。反對派若認為親和真的最重要,那麼他們應該推舉聖誕老人做黨魁。但當然,當別人的聖誕老人真的當選特首時,他們又會以他的體重和三高狀況或鬍鬚太多進食不衞生而叫他下台。

客觀而看,香港落後之勢正在加劇:倫敦商學院與港大的最新調查顯示,一半來自香港及內地的行政人員認為,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將會被取代。新加坡為我們最大競爭對手(53%),其次為上海(38%)。悲觀的一群中,有40%更認為香港在6至10年會被對手超越。這都反映毫不利民的口號政治已經害港不淺,令事情完全沒有進步,浪費大量寶貴機遇。

回歸後的首任特首董先生,提出大量造地建屋,以及港人能居者有其屋的政策,目標由1997年起的10年內把自置居所率由近50%提升至70%,可惜計劃隨他辭任而擱置。這本應是在2007年便到位的絕佳政策,過了20年後到2017年卻仍只原地踏步,自置居所率維持在50%!若果我們還不汲取教訓,再次把現今一連串上佳的利民政策再次傳到了一個「小為」甚至「無為」的特首,因而放棄或放慢政策推展,那麼在強勁對手環伺之時,香港便再也沒有追上及番身的機會!

50年不變的港人治港,今天已經過去40%;由這角度看,香港可謂已「步入中年」。如圖所示,近年香港的GDP已經(或勢將)被一眾國內大城巿高速拋離—實在難怪林鄭司長會說她「不甘心」香港表現!希望她能化悲憤為力量,決定出選,為現屆政府大幅改善民生及競爭力的雄心壯志延續、改善及增強!香港有盡祖國發展及先行者優勢,在全國最肥美的經濟土壤上,卻只種出幾顆小蔥頭,就好比明明IQ 200的人,到了中年卻只能小學畢業!相反,一河之隔的深圳,一向只是香港「後花園」或從前的「工廠區」,卻在20年內搖身一變成為耀目的火鳳凰。以能反映民營企業動力的「2016胡潤百富榜」為例,上榜的2,056名成功企業家中,322人住在北京,第二多的已經是深圳,有195人,已超越上海的162人及廣州的78人。而其人均GDP亦會在5至10年超越香港。

如今,特首選舉尚未開閘,已變成政黨及傳媒的主菜,各持份者的甜酸苦辣五味架早已準備就緒。在煲了20年政治老火湯的極端環境之下,任何改變現狀的政綱都會被冠以「政治迫害」或「官商勾結」等陰謀論指控。

但其實,投票決定的考量卻是很簡單︰究竟香港是不是一個太平盛世?所以甚麼政策也不需要改變,下一代的上流力、老弱傷殘的照顧便已經樣樣完美、而且能兼顧財政持續性?若是,那麼我們便只需要一個「小做小錯」的特首。但若果你的答案是,香港今天的社會支援及經濟動力已經千瘡百孔,更遑論要追上現在已超越我們絕塵而去的對手,那麼我們便要選擇一位會do the right thing「做對的事」的積極有為,不過在政客口中絕對會「做大錯」的領袖。

 

文章原刊於《晴報》2016年12月12日,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