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星、英房屋政策如何助年輕人「上車」  

2017-01-15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su1.jpg

香港樓市發展過去二十年一直與本地經濟發展、政府管治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近年樓價上漲,土地供應短缺更加成為政客和評論員經常拿來批評政府的議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普遍受訪者對香港發展滿意淨值,2016年是-21.9%,不少人都期盼明年特首選舉能有一個促進社會和諧,同時有能力、決心和智慧解決社會矛盾點的特首帶領香港。 

現任特首梁振英提出過多項建議,包括開發郊野公園,發展棕地以及開發人工島,但畢竟遠水不能救近火,而且近年的相關建議也帶來不少爭議,筆者倒是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兩個房屋發展模式,以民為本處理有關問題。 

第一、參考新加坡組屋發展模式和讓市民以公積金供樓。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行動黨為了促進社會的凝聚力,也讓人民對國家有更好的歸屬感,一直以來都以提供居所給人民為發展原則。擁有新加坡籍的國人,結婚後可以用低廉的價錢從建屋發展局購買新的組屋,當中也有一些優質的組屋由政府和發展商聯合興建。而且,國民也可以利用公積金支付首期,變相大大減低供樓的壓力。特區政府除了需要加緊公屋興建速度,也應該多撥出居屋,並讓40歲以下的人士調撥強積金作為支付首期的開支。這不但讓打工仔多了意欲去存款,也讓不能夠上車的年輕人多了一個選擇。 

第二、參考英國政府近年多元化的房屋津貼,例如2013 推出的資助計劃- Help to Buy scheme,由政府提供物業總值不超過20%的免息貸款,為期五年,這大大減輕了年輕人利息負擔。政府在2015年還多推出另一個更前衛的買樓計劃 - Starter Homes Scheme。政府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提供20%的買樓津貼,條件是40歲以下,而有關物業在五年內不得轉讓或出租。 

過去幾年的辣招已經把不少炒家趕退,反之開始造成本地買家被趕去購買一手樓。而個別發展商看準這個趨勢,推出150呎以下的樓盤,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假如特區政府大多闊斧在樓價上提供貸款和津貼,不但讓年輕用家能選擇一些新型居屋和二手樓上車,這有助調節樓市的供求。他們不需要拿著100萬的首期,硬要購入300多萬的上車盤,同時也可以善用強積金組合,靈活調配資金,慢慢選定用作自住的居所,政府也能達到防止樓宇炒賣的功效。​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