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邦:港深科技園助力香港發展知識經濟

2017-01-19
白立邦(Naubahar Sharif)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
 
AAA

 science1.jpg
香港科技園公司將負責管理港深創科園。 

新年伊始,香港和深圳於 2017 年 1 月 3 日簽署備忘錄,在佔地 87 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合作推進建設「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一些人立即質疑香港是否需要,或是否真的想要這一發展計劃。 還有人甚至懷疑香港是否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管理這樣一個具風險的項目。 

香港需要這樣一個創新科技園嗎? 香港需要推進本土科學、技術和創新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一切工具、手段、途徑——包括擬建中的科技園——都值得認真考慮。 

不過,有質疑者認為,雖然未著重關注科學、創新和科技,香港也已成為一個成功、一流、成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經濟體。 因此,為何香港需要在這樣一個發展節點對高科技領域進行投資? 畢竟,這是一項長期又昂貴的投入,而結果卻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也有觀點認為,推進創新和科技有助於香港經濟從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金融、貿易、旅遊和專業服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從而拓寬其經濟基礎,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尤其是如亞洲金融危機或全球金融危機這樣的外部金融風險),同時推動香港發展知識經濟。 

香港是否需要這樣一個創新科技園取決於香港經濟未來的發展軌跡。 如果香港想成為知識經濟的全球競爭者,那麼此類創新科技園不可或缺。 

不過,假設我們接受質疑者的觀點,即香港不需要發展創新科技來保持競爭力。 我們仍然要問,香港是否應當「想要」一個創新科技園? 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1760-1830),我們在各國發展進程中發現一個普遍模式。 幾乎所有現在被稱為「第一世界」或「科技先進」的經濟體都曾一度開展過勞動密集型、污染環境的「低端」經濟活動。 

例如,幾十年前紡織業曾在英格蘭、美國、日本,甚至香港佔據主導地位。 隨著工作力、土地和其他生產要素成本上漲,這些經濟體無一不走向多元化道路,開始發展諸如高科技、教育培訓、研發、健康服務、金融投資等知識密集型產業。 現在的香港擁有充滿活力的金融服務業,但研發密集型產業相對匱乏。 而歷史經驗顯示,大部分「第一世界」或「發達」經濟體都已向研發和高科技轉型。 

或許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注意到,深圳已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科技中心。 它從一個落後漁村轉瞬間成為高科技重鎮的轉變著實令人驚歎。 有些人稱深圳為世界的「硬體矽谷」。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類似的創新精神(雖然並不包含科技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香港的發展。 換句話說,香港的很多企業家應能在深圳蓬勃發展的新興科技大潮中找到志同道合者。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深圳充滿生機的生態系統,我們不難發現香港可以填補其中一塊巨大空白:即高等教育系統帶來的基礎研究。 在這方面,香港的大學在排名和國際聲譽上均遠超深圳的大學,甚至所有廣東省大學。 

雖然本港大學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認可,但被批評欠缺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商業價值的能力。 另一方面,雖然深圳缺乏像本港大學這樣的基礎研究投入,但其科技創新產業卻一直在創造商業價值。 因此,香港無疑可以為深圳帶來價值前景——利用本港大學的專業知識將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帶到新高度。 這才是這兩座城市應當強強聯合的最有力論據。 

 

文章翻譯自China Daily香港版,原文:Tech park boosts city’s bid to be a knowledge economy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了追回失去的光陰, 創科園除了應該立即上馬, 加緊動工外, 有兩點是必須留意的。首先是勿忘初衷,河套區本來就有成為大學校園區的本意, 而創科和大學教育、研究亦是同生關係,應立即將本港各大學和科研的精英, 納入發展的團隊或顧問。

    高達  201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