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Yeung :讓港人活得有尊嚴

2017-02-28
Thomas Yeung
城市智庫政策研究召集人
 
AAA

pub.jpg
 讓香港居民活得有尊嚴是香港政府的職責所在。 (大公報資料圖片)

上週三,新上任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宣讀 2017-18 年預算案。 令人意外的是,陳並未墨守「看守政府態度」,制定一些普通措施。 相反,這份預算案描述了一系列政府計畫,顯示他希望支援基礎設施、長者、窮人和工薪階層的一貫願景。 對公眾來說這些措施將超越「社會公正」,更關乎生存尊嚴和平等學習機會。 

例如,梁振英政府承諾增加對長者和殘疾人士服務的開支,為此政府將撥 300 億元。 此外,體育(200億元)、創新和技術(100億元)、青年發展(10億元),從928億元盈餘中預留總計610 億元的開支。 這顯示出政府對長者、殘疾人士、年輕人和初創企業家的慷慨和關心。 

陳還強調,政府承諾將繼續發展公營房屋,並增加私營房屋的土地供應。 政府預計,在2017-18年間將新增3.2萬個私營房屋單位,並在2017-21年間增加7.1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眾所周知,住屋問題近年來引發公眾巨大關注。 有統計預計,到2050年香港人口將接近1000萬,比目前的700萬多出四成。 在過去幾年內,樓價也持續高企。 政府亟需重新審視並修正房屋政策,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不過,有鑒於自曾蔭權政府起就存在土地短缺問題,要找到長期解決方案知易行難。 由於住屋供應短缺,中低收入階層香港居民不得不犧牲生活質素,要麼租住或購買價格昂貴的小面積單位,要麼多年排隊等待公營房屋。 住屋問題,加之貧困問題和疲弱的經濟增長,已經造成社會不穩和政治動盪。 

2017-18 年預算案有責任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和住宅單位來解決住屋問題。 讓香港居民活得有尊嚴是香港政府的職責所在。 

為更好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應當增加對交通和公共設施的開支,以支援房屋開發,尤其是在市郊和郊野。 在我看來,政府面對的更大任務在於,如何在開發土地時得爭取社會廣泛支持。 例如,過去數年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引發巨大爭議。 包括一些非當地居民和社會活動人士強烈批評這一開發計劃,而該計劃事實上已經通過了為期數年的正式城規程序。 

雖然該計畫將為 15 萬人提供 5.4 萬個住宅單位,但地方阻力和政治反對力量也顯然不能無視。 相較於基本工程投入868億元,政府應當投入2000億元基建開支(例如修建道路、運輸、公共設施等)來增強新樓選址地區的自給能力和地區發展。 

例如,上文提到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就缺乏新界東北和新界西北的聯通。 因為東鐵線和西鐵線在北部並不互聯。 住在新界東北的居民將要麼是擁有私家車的富裕階層,要麼是利用火車上班的中低收入階層。 當本地居民和內地遊客爭奪有限的本地設施時,社會問題就會爆發。 

交通缺陷可以通過建造接駁鐵路來解決,可從大埔墟站出發,經 4 公里長的隧道至石崗,和西鐵線錦上路站聯通。 我建議,如果陳茂波能在下一屆政府留任財政司長,他應該制定頗具前瞻性的方案。 

在陳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中,政府對免費幼稚園教育的資助顯然是為了確保「平等學習」機會。 我強烈贊同陳在教育領域加大投入。 我建議政府再投入10億元用於終身教育,這部分錢可從今年的盈餘中支付。 

通過為包括青年、長者、窮人和工薪階層在內的所有居民提供更多機會、學習不同技能,我們將推動社會成員享有平等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翻譯自China Daily香港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