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俊怡:當文化旅遊遇上活化建築      

2017-03-04
龐俊怡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AAA

LIFEB.jpg
原荔枝角醫院改建為饒宗頤文化館。(政府圖片)

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的分級和保護古蹟及文物的工作可追溯至1976年。多年來,古物古蹟辦事處已評估近一萬幢文物建築、設施、遺址,當中有不少歷時數百載。古物諮詢委員會由一群資歷豐富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會熱心地為每宗政府個案提出建議。當大量的文物建築、設施、遺址經檢查和評估之後,一個問題出現了: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已評級的設施?雖然許多已評級的設施是私人擁有和已佔用,但也有很多是處於空置和屬政府所擁有。 

2008年,香港政​​府透過新成立的文物保育專員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簡稱活化計劃)。這是香港首次積極地將歷史建築評估、評級和保護,而且進一步將其活化和善用。這些設施因此能重現昔日光輝,而有小部分會被改動以符合現今要求。非牟利機構會就這些歷史建築提交營運建議書,政府則承擔翻新工程的費用,以及提供有限度的初創資金作營運用途。這些歷史建築不只能重獲新生,也能透過公眾開放讓社區人士積極參與。此外,我積極參與水墨會事務,該會剛提交了一項將景賢里改為水墨館的建議。儘管這次的活化計劃並不成功,但我對這項計劃的鼎力支持是無容置疑的。 

活化計劃也啟發了兩個採取其營運模式的倡議:分別是作為設計和工藝新匯點的元創方,而快將開幕的大館將會是香港最大型的保育和活化項目。目前,在活化計劃下,七個已完成的項目正常營運。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現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分校,這幢歷史建築經細心保育下,於2011年為SCAD帶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舊大埔警察局則成為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管理的「綠匯學苑」;原荔枝角醫院則改建為饒宗頤文化館。這三個非牟利機構與政府緊密合作,不但復修了這些歷史建築,更為它們帶來新意義,包括藝術設計方面的高等教育、環境保護意識、推廣中華文化。為確保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不被遺忘,政府捨易取難,選擇復修而不是重建。每個項目均需保留「古蹟部分」,展示舊有建築的歷史。加上另外四個已完成的項目,更多同樣有趣的社會企業將在未來數年向公眾開放。它們每一個都將被棄置的歷史建築變成了一間生氣勃勃的社會企業,為社會帶來有意義和積極的影響。當這些富有活力的主體愈來愈多並結集在一起時,它們不但可以向人們訴說香港的歷史,同時為未來發展帶來重大貢獻。隨著文化旅遊在香港日漸普及,活化計劃的項目將在培育日益增長的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香港人和旅客帶來莫大利益。 

保育過去,享受現在,展望未來! 

 

延伸閱讀
  • 周末港客北上消費過關大排長龍,與此同時,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着內地人赴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一個香港、內地「雙向奔赴」獨特現象。

    薩日朗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