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香港農業利用新科技遜星滬

2017-03-12
 
AAA

farm1.jpg
本地農業曾有輝煌的一頁,如產於元朗的稻米「元朗絲苗」。(大公報資料圖片)

全球人口將於2050年高達90億人,須要一整個巴西大小的土地耕種,才足以供養全部人口。可惜,森林與海洋等重要生態系統已超出負荷,加上,大量灌溉及化學肥料雙管齊下,已耗盡許多農地資源,甚至污染地下水。人類正面臨糧食短缺。 

早於2014年終,港府便就新農業政策諮詢公眾,但主要為呼應「市民對香港均衡發展的期許」,達致永續發展。根據《儲備商品條例》規定,港府暫時只為香港居民維持足夠食米十五日(唯一法定儲備商品);我們雖然能夠購入足夠糧食資源,但觀乎外地均有自給政策,以蔬菜為例, 新加坡以自行生產10%蔬菜為目標,而上海則訂為50%;香港卻僅為2.0%。 

現時香港約有4500公頃農業用地,惟多已荒廢。回顧歷史,本地農業曾有輝煌的一頁,當時產於元朗的稻米「元朗絲苗」,年年運往美國舊金山,供應當地華僑;據說其特點是米身較幼細,入口軟滑。其實,「香港製造」素以品質取勝,而新農業政策亦希望維持本地農業生產活力,促進多元食品供應,減輕依賴進口食品等等。 

垂直農法,世界潮流 

在云云眾多農業發展方向中,筆者特別希望介紹「垂直農法」。垂直農法旨在於都市建築內的溫室種植作物,調控之下,不僅沒有蟲害,且可無視室外環境生產蔬菜,並可就近銷售,減少其碳足印。現時以水耕(Hydroponics)最為普遍,即讓植物生長於含有各種礦物質的營養液中,而此法更能減少70%灌溉用水。最先進的「垂直農法」,非日本公司Spread莫屬。其正計劃建造世上首個「智能農場」,利用機械系統大力提高生產效率,產量已達5萬棵菜。加上室內農場善用 LED 光模擬日照,節約三成能源、98% 水得以循環再用,更毋須殺蟲劑。(見下圖)

Spread 公司網站截圖.jpg
(Spread 公司網站截圖)

同時,正當2014年,我們才剛剛諮詢新農業政策之際,來自巴塞隆拿的設計團隊便遊說新加坡政府,建立「浮水植物大廈」。大廈外形獨特,每層密密麻麻種滿不同作物,擬林立於水道、港灣內,充分利用環海四面。其設計旨在減少種植空間,並獲取最多陽光。此外,系統還可追蹤購買情況,並自動調整生產。雖然項目未見有下文,但卻令人煥然一新。

落實新科技,還須解決土地問題 

現時垂直農法仍有一些技術限制,例如未能種植蕃茄或穀類,可見無法完全解決飢饉問題。但在香港最大的限制,可能是「土地問題」:過去數年,工業大廈孕育不少水耕生產企業,惟於現行規劃與土地行政制度下,水耕業務卻「遊走於法律邊緣」,可幸的是,港府已表示需要研究如何便利工廈之農業生產,態度尚算積極。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