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民意戰系列五:「民投」結果並不出奇

2017-03-24
陳振寧
時事評論員
 
AAA

DA1.jpg
民間投票由港大學者戴耀廷(右二)等人發起。(文匯報資料圖片)

「民投」原計劃有100萬人參加,但最終只有約6.5萬名市民參加。其結果是曾俊華獲91.9%支持,4.2%反對,「支持度淨值」為87.7%;林鄭月娥獲1.5%支持,96.1%反對,「支持度淨值」為-94.5%;胡國興獲27.1%支持,39.4%反對,「支持度淨值」為-12.3%。這裏可以探討兩個問題:一是為何「民投」參加人數低於預期?二是為何「民投」結果出現曾俊華與林鄭月娥的「支持度淨值」有顯著差距?

雖然「民投」投票時間為期十天,以網上和實體票站兩種方式讓市民參加,但是以下原因都導致「民投」參加人數偏低:

一是以整體特首選舉氣氛而言,曾林胡之爭不及上屆唐梁何之爭激烈,選舉較少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民投」並非官方活動,没有特區政府配合,在宣傳力度、投票方便度等方面遠不及正式的立法會選舉。即使知道「民投」是怎樣一回事的市民普遍對於特首選舉的結果有預期,參加「民投」的意欲也不高。

二是由特首選舉至今,雖然「泛民主派」選委表面上差不多一致拒絕林鄭月娥,但是對於投胡國興、投曾俊華或投白票尚有分歧,這削弱了「泛民主派」團結起來作動員的決心。

三是部份「泛民主派」可能擔心「民投」是所有人均可參加的,若然他們過份認真對待,可能引來其他力量「搞局」,出現其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令「泛民主派」起碼於「民投」初期表現猶豫,態度模糊。

四是「民投」須輸入個人資料,而較早前「民投」被指出現「保安漏洞」,這可能令部份注重私隱的市民卻步。

五是「民投」投票日開始時已出現投票人數極少,以該等人數估計最終投票人數應遠遠不能達到100萬人的目標,這可能動搖了「泛民主派」催谷「民投」的決心。舉例而言,「民投」投票時間內發生取消理大票站的事件,這可以成為刺激參加人數的議題,但是有關討論很快便消失,「泛民主派」並無進一步跟進的動力。

至於曾俊華與林鄭月娥的「支持度淨值」有顯著差距的原因,跟「民投」參加人數低於預期的原因有部份重疊。舉例而言,按以往「公投」經驗,「民投」被「建制派」質疑合法性。「建制派」並不會動員其支持者參加,以免更多人參加其認為「不合法」的「民投」,強化了該活動的「代表性」。這令「民投」參加者少了一個動員引擎,並集中在「泛民主派」市民身上,進而令結果傾側。這說明了為何「民投」結果跟一般民調結果的方向相似,即曾俊華獲正值,林鄭月娥獲負值,但是兩者的差距看似更大。事實上,「民投」還詢問參加者是否支持現時特首選舉制度,結果有94.1%表示反對,僅2.3%表示支持。此結果也可以說明參加「民投」者的一些特質。當然,這裏只是分析「民投」參加者的主要特質,並不能否認的事實是部份參加「民投」者是被曾俊華的個人形象、理念、政綱等吸引。

必須強調,這裏並非指可以忽略「民投」結果,只是想點出並不用對「民投」結果感到意外。事實上,社會上有六萬多人願意給予個人資料、花上一定時間去參加一個很大機會影響不了選舉結果的「民投」,而且總體態度明確,新一屆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