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世間已無錢其琛

2017-05-15
劉仲達
資深媒體人
 
AAA

chin1.jpg
錢其琛日前病逝。(大公報資料圖片)

中國「外交教父」錢其琛病逝,官方評價他是「我國外交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外界亦多緬懷之聲。「六四事件」後,錢其琛沉著應付,運籌帷幄,致力修補國際關係,打破孤立局面,為中國走出外交困境做出了特殊貢獻。

他也是香港回歸的操盤手,很多港人都記得他的溫文爾雅、剛柔並濟。即使是中英惡鬥時期,他的臉上也常帶微笑,沒有疾言厲色。連香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受訪,也稱錢形象很好,聰明得體,政策立場明確且強硬,但不至讓人感到冒犯。

縱橫捭闔 沉著應對西方制裁

錢其琛之所以能夠取得傑出外交成就,除了個人的才幹、睿智,可謂時勢造英雄。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遭遇西方制裁,「黑雲壓城城欲摧」,但中國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有潛力巨大的廣闊市場,無意中給他提供了縱橫捭闔的舞台。

他利用歐美日的各懷鬼胎,誘之以利,分化瓦解。比如,一方面狠批英國要在香港耗鉅資建新機場的計畫,最後要求英國首相馬卓安訪華以換取北京首肯。果然,馬卓安訪華並簽下新機場諒解備忘錄,成了北京打破西方封堵的重要突破口。

錢其琛的政治地位、獲得江澤民的高度信任,也是他底氣十足,能夠在外交戰場揮灑自如的原因。他曾任中國外長十年(1988——98年),1991年開始以國務委員兼任外長,1993年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兼任外長。他是中共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8年卸任外長之後,仍以政治局委員、副總理的身分主管外事。

最近二十年中國迅速崛起,卻沒有出現錢氏那樣強勢的外長,令人感嘆「世間已無錢其琛」。除了時勢不同,缺乏個人魅力,也與他們政治地位不高,權威不足有關。

錢氏之後 外長淪為「執行官」

中國是一個講究官僚等級的國度,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外交部雖然號稱「第一部」,但錢氏之後的四任外長唐家璇、李肇星、楊潔篪、王毅,都沒有國家領導人的身份加持,實質上與其他正部級官員無異,只是曝光率高點而已。

他們遠離黨政核心領導圈,無法參與頂層決策、知曉頂層意圖,淪為外交政策的執行官,而非外交體系的首長。因此,中國外長和美國國務卿表面是對口,但實權嚴重不對等。

外長缺乏底氣,也影響了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往往為了符合政治正確,顯得寧左勿右,鬧出不少笑話。有的不滿被台灣記者稱為「中共」,痛斥「你講的所謂『中共』,過去我也聽過,早就變成了歷史的名稱了。」有的聲稱「我挨餓過,我知道甚麼是人權,你挨餓過嗎?」風度翩翩的王毅,也在加拿大首都記者招待會上失態訓斥女記者。

即使是幾任主管外事的國務委員唐家璇、戴秉國、楊潔篪,在黨內只是普通中共中央委員,缺乏權威。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03年春天,唐家璇在國務院分工除了主管外交,還兼管港澳台事務,但顯然駕馭不了「紅二代」出身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暉。直至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立,曾慶紅親自掛帥,才解決這種尷尬局面。

中國已經告別韜光養晦,進入「奮發有為」的大外交時代,強烈需要「大國外長」。筆者認為,外長的地位應該提高,至少如公安部長一樣,由國務委員兼任。而主管外事的國家領導人應該是政治局委員、副總理級別,恢復到錢其琛模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