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復:讓齊柏林的溫度繼續翱翔

2017-06-15
許復
資深媒體人
 
AAA

berlin1.jpg
齊柏林拍攝途中遇上空難,終年52歲。(大公報)

航空科技為人類插上了雙翅,包括近來話題很熱的「無人機」,讓我們不用飛上天就可以從高空俯瞰腳下的山水大地。

「上天」這件事,是有代價的,台灣知名導演齊柏林的墜機事件,就讓我們痛徹心扉。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沈重代價背後的事—這位台灣文化人對於家園的熱愛與執著。

實際上,齊柏林原本可以透過高科技產物「無人機」去實現俯瞰寶島,記錄下這一片鬱鬱蔥蔥的大地,但是他和他的團隊卻一次次選擇親自上機空拍。其實他在之前就有過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這一次他上天前,有記者問他:「真的值得冒險?」 他堅定的回答說親自空拍會比無人機效果更好。

這樣的執著,卻也寫下了星星殞落的命運。

此刻我們可能會反思:「這樣真的值得嗎?」

齊柏林的代表作《看見台灣》,並不是商業大片,利潤空間必然有限,再加上他一慣堅持親自航拍,不僅耗時耗力,更在最新的一次飛行中讓團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過我們卻從中看到了一份最寶貴的「執著」,這份執著,說明的是他用自己的雙手和雙足碰觸這片土地家園的心。

科技讓人失去對原始自然的熱忱

他真切希望通過他的雙眼去感受寶島,而不是通過科技操作去視覺化寶島,他不惜成本,不惜人力,不惜財力,甚至不惜生命,去為這麼一個每分每秒快速推移的現代社會展現出一種自然真實之美。齊柏林的執著也告訴我們,科技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但科技的發達讓我們對周邊的一草一木,失去了對原始自然的熱忱。

我們太習慣於拿起手機以及攝像機去拍攝風景,但是卻似乎丟掉了用自己的雙眼去感受風景的能力。熙熙攘攘的遊客們,咔嚓一下記錄了他們與風景名勝相處的片刻,但是很少有人靜下心來去傾聽這份自然原始的美麗。

無人機記錄的只是機器攝影設備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和效果,但是,當我們打開這部《看見台灣》,透過齊柏林的雙眼親自捕捉的畫面,我們必然能感受到更多已經被當代人遺忘或忽略的溫度。

本月10號,在台灣花蓮,搭載齊柏林的直收機墜毀了,一位熱愛家園土地的導演,再也無法在銀光幕上對大家展現大家都很熟悉的笑容。但是,他對土地和自然的疼惜執著,卻仍繼續翱翔在寶島的上空,當台灣的年輕人站在高處仰望藍天時,一定可以感受到這份叫人難以忘卻的能量,生生不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看見台灣》系列能有如此高的製作費,源於當地的文教基金以及商界支持,反觀香港,製作人能申請的基金不多,商界出資支持拍攝紀錄片更罕見。舉一個例,在發展的主旋律下,有多少商家及政府基金願意資助業界拍攝有關郊野公園的紀錄片?香港的郊野公園縱使獲稱讚,也只容得下業界以航拍機拍攝再自行放上網讓人觀賞。

    余樂文  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