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香港回歸二十年的回顧與前瞻

2017-06-15
董建華
全國政協副主席
 
AAA

tung1.jpg

(以下是董建華先生2017年6月12日在《南華早報》主辦的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論壇上的講話。)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在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之際,我們來回顧一下回歸以來所發生的事情,看看我們今天的情勢,以及未來會帶給我們什麼。我發言結束時,你們也許認為我過於樂觀,但事實上的確是有理由樂觀。

成功實施《基本法》

我先談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無論以什麼標準看,香港“一國兩制”的實施都是成功的。香港的法治、自由市場經濟、國際化特點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全部得以保留,由於這20年本港經濟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長,我們的繁榮也得以保持。

在這方面,我想給你們引用2016年10月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數》報告中的一些數據。這份報告評估了215個國家和地區的治理指標,香港1996-2015年這20年裡在很多關鍵領域的排名都上升了。法治一項,香港從第60位上升到第12位。政府效率,香港從第28位上升到第3位。腐敗控制方面,香港從第20位上升到第17位。最後,在規管質量上,香港從第4位上升到第2位。事實上,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成功是人人看得到的。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還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競爭優勢,去推動經濟與社會計劃。事實上,“一國兩制”帶給我們的一系列競爭優勢是任何一個亞洲城市都比不上的。

我跟大家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香港回歸前幾個月,我見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我們私下經常見面。他對我說,香港實在是太幸運了,他希望新加坡也能享受到“一國兩制”的特權。那以後,不少內地大城市的負責人也告訴我香港有多幸運,他們非常羨慕香港因為兩制而享有的競爭優勢。

從國家角度看,香港過去20年“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讓人民深感自豪,因為它是一個嶄新的嘗試,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壯舉。

經濟與社會發展

過去20年,香港GDP每年平均增長3.3%。考慮到1997年嚴重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打擊,以及2008年再度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顯然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

但必須承認,我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還面臨挑戰。全球化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是許多自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共同經歷,香港也不能幸免。在香港,這種情況還因為房價快速攀升而加劇。就香港年輕人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高房價,還有向上流動的停滯。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再看看未來。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還會持續下去,因此,我們的戰略必須是更好地利用“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使我們的經濟基礎多樣化。

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它在亞洲就相當於美國的紐約、歐洲的倫敦。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亞洲經濟因此也會不斷增長,香港金融服務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例如,中國目前是世界各地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香港可以而且應當成為商品交易金融中心,而現在這類交易都是在倫敦和芝加哥進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在這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其他像發展人民幣債券市場這樣的機會也會出現。我們應當讓香港貼近中國未來在這些方面的需求。堅持“一國兩制”使我們在法治上保持了極高聲望,並延續了嚴格的監管制度,這是國際金融界對香港的信心所在。

另一個例子是,1997年前,香港常被稱作“東方好萊塢”。那些年裡,我們的電影市場包括香港、台灣和海外華人圈,當時我們的觀眾有3000萬到4000萬人。但此後香港電影業一直在冬眠。但好消息是,一兩年內,有14億人口的中國電影市場將成為世界第一。在“一國兩制”下,利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 香港電影業大有機會復興。

接下來,“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提供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例子就是,沿線許多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有著巨大的資本需求。在融資的初期階段很可能要靠政策性銀行,但隨著項目開始成熟,作為高水準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在IPO融資或幫助籌集長期債務方面就會處於有利地位。

中國另一個新的偉大創舉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它的科技創新蓬勃發展,消費市場因中產階層崛起而快速增長,並且它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隨著這一規劃的進展,香港面臨的機遇是無比巨大的。

上面提到的經濟活動將促進我們的經濟增長,並創造新的就業,其中許多是高端服務崗位。我相信,憑借我們在“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香港會在所有這些經濟活動中競爭成功。讓我們抓住撲面而來的這些機會吧。

現在我要強調一下香港面臨的其他兩個挑戰:住房和土地供應,以及教育。

住房和土地供應

在每一個香港人心裡,最首要的問題就是住房。我們必須實施有前瞻性考量的住房政策,以便提供足夠的、市民能負擔得起的住房。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帶著緊迫感解決土地供應的短缺。估計今後15年裡,我們必須利用現有土地和尚待實施的填海造地,建60萬個居住單位。這一宏大計劃不僅會穩定住房局面,也會給香港經濟各業增加就業機會。還需要注意的是,住房不僅要負擔得起,居住空間也不能太狹小。我們的人民應該生活得有尊嚴。

教育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快速發展的內地,我們需要更好地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特別是,這個世界上技術正飛速發展,並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我們的下一代想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必須教給他們計算機科學、物理、數學和工程基礎知識。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準備是不夠的。

這20年裡,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非常成功。1997年,香港經濟規模相當於內地的18%,但到去年年底香港經濟只相當於內地的3%。整個世界都在追趕中國的成功,希望加入這一波漲勢。我們要有緊迫感,讓我們的下一代意識到自己家門口的這個巨大市場。為此,我們的年輕人必須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中國歷史,尤其是過去150年裡所發生的事情。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前瞻性不足。整體教育投資的不足使我們今天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我們在香港常聽到說,我們的年輕人缺少向上流動的機會,其根源就是教育投資不足。我們必須明白,教育支出實際上是為我們的未來投資。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應當做的事太多了。我的許多朋友告訴我說,我過於樂觀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對社會現狀感到悲觀。我們的社會存在巨大分歧,有太多既得利益擋路。我們的政府機構習慣於市場導向經濟,無法適應其他的發展形式。政治分化的立法機構讓政府的管理非常之難。太多的偏見和假新聞讓人們無法看清問題。最後,我們的選舉民主究竟所謂何事?

對於這一切,我想回答說,我們也許有分歧,在一個開放社會有許多不同觀點是很自然的。但經過多年停滯,我認為大多數香港人希望我們往前行,絕大多數人也是贊成“一國兩制”的。主張獨立或反對“一國兩制”的人不得民心。公務人員一直受到批評和指責,但我認為也有許多有能力、有獻身精神的公務人員,他們會響應人民的呼聲並具備較強的領導力。我相信,即使立法機構也會明白,大多數香港人厭倦了拉布,他們真心希望見到一個有建設性的、有進取心的立法機構。至於媒體,我祈禱它們好運吧。

關於民主的發展,我們本來有機會在2017年上半年推進普選,但遺憾的是被泛民否決了。如今社會太過撕裂,以至於無法看清前進的道路。事實上在我看來,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應該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像我之前說過的,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重要的是未來幾年裡我們要一心一意地做好這件事。

對香港年輕人,我想說,你們的未來在香港,你們的未來與“一國兩制”相關,如果你們不這麼想,那你真的需要開始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以及中國正在發生什麼。你們對香港和中國的責任感不僅能讓你實現個人夢想,也會給你帶來滿足,因為你參與了香港為中國復興發揮作用這件偉大而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感覺是變化無處不在,而且最終是有理由樂觀的。香港人厭倦了今天社會中存在的負能量,希望向前發展。

結束發言之前,我想趁這個機會感謝今天上午和我們在一起的特首梁振英先生,感謝你出色的工作,感謝你堅定地維護“一國兩制”。確實,在梁特首五年來的關注下,我們在土地與住房、教育、醫療保健、科技、援助弱勢群體和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等領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公共政策取得效果是需要時間的。不過,盡管有政治阻力,一些領域已經有了進步的基礎。值得稱贊的是,在梁振英先生任職的五年裡,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數的年增幅達到了4.9%,相比之下,過去20年的平均年增幅僅為1.8%,

在我發言結束之際,我要告訴大家我對香港未來感到樂觀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幾個月前我們就下一任行政長官作出了正確的選擇,7月1日林鄭月娥女士將帶領我們繼續前行。我堅信她是一位有智慧、有獻身精神、有遠見的領導者。她能幹、勤奮,並且受到香港人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她有能力應對我們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讓我們祝她好運,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她。

 
 
延伸閱讀
  • 香港立法會19日早恢復對基本法23條草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6時30分許通過修正案,並在近7時三讀投票,全體一致通過。 二讀三讀前後大約耗時10

    紀碩鳴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