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冊:的士加價不增值

2017-06-23
言冊
文化工作者
 
AAA

taxi2.jpg

全港的士加價至今兩個月,這期間每次坐的士付賬都感覺加幅頗大。加價理由不外乎通脹、司機收入下降、吸引新血入行之類老生常談;但運輸及房屋局的加價通稿還強調了一點──鼓勵業界改善服務和設備。問題正正在此,這鼓勵有任何效用嗎? 

每次天氣惡劣、大時大節,和蘭桂坊的午夜過後,總會有成群的黑的「暫停載客」,此處的暫停意指停下來慢慢揀客,揀地點再抬價錢。就算有警察在旁都視若無睹,司機大佬還真是大佬到極。目的地太近,嫌車資少;目的地太遠,嫌不懂路。每次坐的士都如臨大敵,壓力不少。 

Uber流行於香港市場,不是Uber的成功,而是的士的失敗。單憑過海這一點,的士就毫無還撃之力。香港只是彈丸之地,卻有紅、綠和藍三種地區的士,紅的還要再分過不過海。不少乘客選坐的士都因為趕時間或者行李多,偏偏要面對被拒載的可能,尤其在中上環等繁忙商業地段,總是見到截的士的人要屢敗屢戰,直至找尋到願意接載的司機。有時面對司機種種惡劣態度,差點錯覺以為自己上了義載的順風車。 

香港的士完全沒有配備任何導航裝置,綜觀亞洲大城市,可算是異數。的士車費與香港接近或者更便宜的地方如台北和首爾,早早就安裝了導航,即使言語不通或者去偏僻地點也不成問題。反觀香港,就算你要去一個地標,總會有司機要問街道名稱,彷彿乘客有義務熟讀全港地圖;更離譜的會反問你怎樣去目的地,不是因為路程收費,而是需要你人肉導航。 

如果目的地非常偏僻,如此做法可以理解,但有時你在旺區坐車,仍然避免不了這類司機。並非所有乘客都有車牌會開車,即使我懂得走路去某處,不代表我懂車路怎行。既然付錢坐車,找路的責任不應該屬於司機的專業嗎? 

當然,靠的士維生的司機大部分是租車,每日交車租給車主,所以車主也絕對有責任。最後司機生意慘淡,車主仍繼續加車租,無疑是殺雞取卵。如果的士想要理直氣壯加價,起碼先做好服務增值,毫無進步,憑何加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