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步入大數據時代 教育政策應邁步向前

2017-07-06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stem1.jpg

不經不覺香港回歸中國二十年。尚記得當年中國政府承諾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諷刺的是回歸後香港卻甚麼都在變,而且不少議題都變得政治化,連教育政策也無可避免。 

教育應放下政治包袱

教育政策對一個地方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近年接受本地教育的一群,他們將是香港社會的未來棟樑。回歸以來,有些學校中文科亦只用普通話教授,大力鼓勵學生回國參加交流團、潛而默化令部分香港學生從小講的一口流利普通話。無可否認,回歸後所有香港人也多了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認識祖國,學好普通話本來是有實用的需要。但港府用力過猛,過分強調對國家增加親切感、歸屬感,以致教育政策成為政治任務,一切也變得政治化。其中國民教育風波便是由上而下干涉過猛的後果,引起民間的強烈反彈,值得今屆特區政府今後引以為誡。 

除了國民教育科,高中必修科的通識教育亦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深怕對學生灌輸了不利的思想。泛民人士害怕政府透過控制通識科內容向學生洗腦愛國,建制派亦害怕通識科太開放會使學生孕育出反政府思想。通識教育更被部份人士指是雨傘革命的成因之一,教育政策被政治化至此,實在讓人感到擔憂。 

香港的教育政策已經停滯多時,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必須摒棄梁振英政府時代的鬥爭思想,把教育政策「去政治化」,撥亂反正。 

建制不要天天談國民教育,泛民也不要經常說通識教育有多重要,反而讓教育局和各界研究如何改革去迎接科技急速發展﹑訊息流動頻繁的「大數據」社會所需。 

加強STEM教學是正確方向

應付「大數據」時代來臨,既需要對資訊的批判及分析力這些「軟件」的水平,也需要科技工程的「硬件」水平。特區政府如今有意推行STEM教育,加強學生的科學、技術、工程水平,是非常正確的方向。國內在這方面的教學以至研究水平就在國際首屈一指,航天成就有目共睹。香港正好在這方面可向內地取經,取長補短。而外國不少創科公司發展成功,學院也有不同嶄新的研究成果,官商民應該合作,讓學生從全球成功的經驗中學習。 

新一屆特別行政區班子上場,寄望教育政策可放下政治的包袱,不要一味向內地靠攏地走向「大陸化」,也不自以為是地故步自封只強調本土,而是真誠地以提升雙方學術水平為目的,多作交流改良,迎接新時代各地的競爭和挑戰。 

而且盡量去政治化,讓教育政策交給學術人士和教育專家去制定和執行有利年輕人的教育方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