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新政府增資源 也要加強自資院校監管

2017-07-06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q1.jpg
(文匯報資料圖片)

教育界這星期非常振奮,因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了教育新資源運用,第一階段涉及36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的詳情。當中包括向報讀合資格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哥「派糖」。 

教育界普遍歡迎建議,但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監察自資院校質素參差問題,亦要對自資高等教育的長遠規劃就好準備,以免學生畢業後出現「假上流、真基層」的情況。 

各自資院校亦要自律,不要因資助而濫加學費,亦不要因「錢跟人走」,而令課程趨向單一化。 

林鄭月娥建議在2017/18學年起,達到最低入讀大學成績門檻「3322」,但未能入讀資助大學的中六畢業生,如報讀合資格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將可申請免入息審查資助,每年3萬元,資助計劃將涵蓋升讀銜接學位的副學位畢業生。 

她和教育局局長亦建議向到內地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同樣提供免入息審查資助,每年五千元,預計39000名學生可以即時受惠。 

學生數目跌 自資院校正在煩惱 

措施對貧苦學生及自資院校絕對是「及時雨」。隨着適齡學生人口減少,大部分自資院校的學位及副學位課程,收生都比預期少。去年審計報告揭示,自資院校收生人數近年開始下跌,由12/13學年84,157人減至14/15學年的76,801人,下跌9%,預測中學畢業生人數下跌的情況會持續至22/23學年,又推算自17/18學年開始,專上教育學額甚至會超過中學畢業生總體人數。自資院校當前正為生存而煩惱,新資助就可讓院校有機會「吸新客」,造大個餅,確保有資源進行軟硬件更新。 

質素參差 不能只有資助沒有監管 

不過政府必需加強監管各院校,不能把學生推入院校後就撒手不顧。自資院校質素參差的問題,一直為人詬病。有傳媒過去就曾揭發19間有開辦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大專院校中,15間都收生不足,更有院校「零收生」!審計署亦都批評有院校濫收留位費及首期學費。 

收生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資及口碑。有院校早年就曾鬧出管治問題,教授學者集體離去。若果政府不做好監管,一心想透過資助加快「汰弱留強」的過程,莘莘學子的資助分分鐘只會付諸流水。 

院校自律 勿濫收費 學程走向單一 

院校亦需要自律不要因為有政府資助就濫加學費。2017/18學年加幅最高的自資院校是樹仁大學,由每年6萬升13.3%至6.8萬,公開大學的學士課程普遍加8%至9%。各院校校長當然歡迎政府提出新資助。但也請學界認清教學非一門「生意」,勿以各種理由袋起資助,再將成本轉介予學生。校方亦不要因「錢跟人走」,就一味開辦會計、市場學等受歡迎課程,與八大院校惡性競爭,犧牲年輕人透過求學「追夢」之路。 

長遠規劃必不可少 

新一屆政府亦需要正視大量資助學位,學生畢業後「假上流、真基層」的情況。社聯的調查就指近7成副學士畢業生工資低於14,700元,而且增長幅度十分慢。城大副學士畢業5年,平均月薪竟然只有16,576元。 

政府資助年輕人入學,目的除了吸收知識,亦為他們可於社會向上流動而打好基礎。但畢業生明顯在實際就業情況陷入困局,而未來幾年的自資大專學額又很大機會過剩,在自資高等教育的整體規劃方面,政府實應好好綢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專上教育,對政府來說是投資, 對商人來說是生意。政府需要負起教育的責任, 培養社會的人才;商人如果能夠營辦優質的教育,用來賺錢,也是天公地道。兩者可以同時並存,相輔相成。然而, 理想與現實往往相去甚遠,香港的專上教育,尤其自資的部份,近年已問題叢生,使學生、教師、校方和社會都蒙受損失。

    陳家健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