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鼓勵發問 創新補習Apps培養自習精神

2017-07-13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tutor1.jpg

連鎖補習社早於應用科技上開創先河,透過視像補習課,打破地域界限,讓同學在不同分校觀看名師的補習課,賺得盤滿缽滿。隨著手機應用程式(Apps)的發展一日千里,補習界均湧現不同的Apps,包括補習配對的Tutorspotter,補習問功課的Dr. Coach及Snapask。當中估值逾一億的Snapask近日更公佈,他們躋身重要獎項 EdTechXGlobal  Rise Award 全球最後十強,實屬香港之光。筆者最近曾參加Snapask的講座,聆聽老師及同學的分享用戶心得,深感補習不應只在乎成績,更需要培養自習習慣,與時並進。 

每日10分鐘 養成良好的自習習慣 

Snapask平台讓同學提出問題,並設導師即時回答及詳細解釋。Snapask更自4月起與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沙田循道衛理中學等本港7間中學推行研究計劃,為400個自願參與研究的學生免費提供每星期30條數學題發問機會,探討即時支援平台能否提高學生自習動機。結果發現發問超過8題的學生中:超過9成學生認為使用平台可於他們「遇到數學難題時獲得即時協助」,超過8成半同學認為平台能讓同學「遇到數學難題時更有動機發問」,亦有近7成半學生認為平台能令學生「提升自習動機及時間」。 

養成自習的習慣是學習必不可少的關鍵,若同學能夠定期主動溫習,定必能事半功倍。有見及此,Snapask平台更利用「模擬測驗」內容每天向學生推送一條練習題,鼓勵同學每天簡單花10分鐘於平台上,既沒帶增加學生工作量,又能推動學生每天溫習,讓他們養成自習習慣。 

善用大數據分析 助靈活教學支援 

在莘莘學子中,能力和學習偏好總有參差,大班教學更令老師面對顧此失彼的困局。Snapask平台透過收集同學平日的學習數據,分析學校學生於平台上的活動,向學校提供學生課後溫習報告,讓老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個人學習進度,更整合成班級、全校教學報告。當老師細閱每位同學的個人檔案,便可基於數據為學生度身訂做的學習計劃,如提供課題分類工作紙,針對性訓練同學的弱點,提升教學效率。 

獲天使投資者注資 劍指亞太市場   

現時Snapask在香港、台灣及新加坡三地擁有23萬學生用戶,當中香港佔超過10萬,成績理想。於去年10月獲騰訊主要創辦人及內地著名天使投資者融資300萬美元後,Snapask將善用新一輪資金,拓展亞太區育業務,劍指目標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市場,未來更希望善用大數據發展問與答以外的服務。 

未來五年,香港要追近鄰近地區,創科發展至為關鍵,筆者建議楊偉雄局長應多花時間於培養類似Snapask的成功,而不是在Facebook上教訓Uber。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