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香:「香港設計」以小博大

2017-07-31
廖美香
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
 
AAA

imac1.jpg
蘋果產品沒有設計思維,肯定沒有今天的成就。(網上圖片)

有父母說,孩子不要從事設計行業了,當設計師滿懷創意,老闆的心意複雜難測,向客戶提交設計建議改完又改。創意給上級滅掉,設計新秀都感無奈、氣餒。

然而,面對科技熱潮,新一代設計師走運了。今時今日,設計師不必只談綫條、圖案、顏色了,而是結合科技產品,把它的特性、消費者使用便利、市場需求,一條龍地表達出來。換句話說,一個科技先進,含突破意念的產品,若得到細心的設計、美觀、用得便利、適當的市場策略,那便如虎添翼。

科技產品與設計結合

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Steve Jobs便是以設計奪人。沒有設計,便沒有蘋果公司。人們不會忘記八十年代iMac電腦五顏六色,像透明軟糖一般,令人心情輕快。蘋果iPhone至今仍被視為別具美感的設計,令用者感受高人一等。作為蘋果教主的Steve Jobs說:「設計不是只要外觀漂亮就好,做好使用經驗才是重點!」因而,設計師的識見,再不止是外觀,還要考慮使用者的便利與開心。

不說高深,簡單從我們日常生活說實例:一個多頭插蘇拖板,其實沒有多大技術含量,傳統整排按鈕鍵只單一灰色,只要將這排按鈕鍵配上不同的五顏六色,便很容易搶得消費者的眼球,令銷售過人。

蘋果產品沒有設計思維,肯定沒有今天的成就。該公司設有首席設計師一職,功不可沒。可惜,香港企業則埋首產品創新,對設計不予重視。

「香港設計畢業生埋怨很難找到合適的企業,而企業又不給予空間予設計初哥,要求上任便到位;因而,他建議香港的設計學生在學時便應融入初創企業,爭取社會經驗。」曾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授李德志說,初企有科技工程人才,但對產品設計,如何賺取消費者芳心,則未必熟悉,設計人才便可幫一把。

「我眼見不少畢業生的科技產品,未有恰當的設計及銷售策略,便意志消沉,放棄把科技轉移為商品化,非常可惜。」現在理大設有InnoHub,供來自工程、商業、設計……不同學科學生共聚進行腦震盪,鼓勵學生將創新想法製成產品原型(Prototype)設計,並作市場測試。

正如團結香港基金所說,香港應孕育成全方位的科研生態系統,並將香港塑造成全球設計、初型、測試、取樣、生產及銷售供應鏈的重要交匯點。據此,香港應積極培訓設計人才,並提升他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使投入於科研轉化為商品成果。

5G來臨 設計增值高

尤其是5G於幾年間來臨,物聯網的興起,勢必令各種產品科技化,有重新設計需要,好讓產品煥然一新。例如:家居用品、健康產品……香港人靈活爽快,在有限時空能「執生」變通,扭盡六壬;設計行業應順着這次科研大潮分一杯羹。

「初創公司創辦人可能比較着重工程技術創新,不容易兼顧產品的外形設計、用者感受或銷售模式。」設計及創新顧問Con tact Design總監李明心說,該公司作為一個初創平台,為初創公司的產品做設計、且利用大數據做銷售策略,力求一個創新技術能轉化為商品,在市場有效推出。她舉例說明:「我們打破傳統榨汁機,發明了用壓力取汁。我們把Juicer設計時尚,使用方便。但這還不夠,我們利用數據提升銷售,甚至可能開發成派送飲品的服務方式,力求這個顛覆發明變成產品,且興旺起來。」

在歐美國家,從事科研產品的設計師應接不暇,前景樂觀;反觀香港,不少藝術及設計畢業大學生只停留於從事精品及手工藝設計,對前景憂心忡忡,大感懷才不遇。事實上,產品設計有可能顛覆傳統,改變人類未來生活,而設計人才也須自我增值,增加科研及市務知識。恒生管理學院電子計算系主任錢玉麟教授認為,科技並非只是工程、電子專才的任務,要將科研轉化為商品成果,還需要人文關懷,設計的效用當然不可少。

展望未來,3D打印機的出現、個性化的消費模式都為設計行業帶來生機,設計新秀可依自己志趣,適時轉型,或展開一片新天地。

八十年代「香港製造」被「中國製造」取代。香港製造業的光輝不再,現在連中國也不甘於以製造為榮,而是要「中國創造」。香港的科研產業長期滯後,科研人員要取得成果,經歷十年磨劍,成功取得專利亦所費不菲。香港毗鄰深圳科研創新重鎮,為科研產品增值,以小博大,香港發揮設計、市務推廣功能,是優勢所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