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一地兩檢證明,和解只是幻想

2017-08-01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ttt1.jpg
(政府圖片)

林鄭月娥當選特首之後,在野泛民主派不斷呼籲林鄭,能夠盡力修補社會裂痕。林鄭正式上台前後,曾經積極跟泛民各個組織溝通,泛民也似乎有意留手,特首選舉時為林鄭貼上的「梁振英2.0」標籤,也甚少再用。霎時間,部份人開始產生憧憬,建制派也有一些聲音大吹「和風」,呼籲政府能跟泛民和解。然而,到了政府提出一地兩檢方案時,泛民仍是立即開始各種輿論,口誅筆伐大肆抨擊,林鄭和泛民之間的蜜月期,也因而正式結束。 

方案推出後,泛民主派聲稱一地兩檢違反《基本法》之時,疑似提出了大量法律理據,港府則不斷四出解釋,他們提出的方案並不違憲。普羅市民大多不諳法律,難以辨別真偽,自然也難以分析誰是誰非。另一邊廂,泛民亦利用部份港人的懼共情意結,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聲稱內地的執法單位將有可能利用高鐵的一地兩檢跨境執法,以便爭取更多人反對。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泛民主派自港府提出興建高鐵一刻起,便一直表示反對,反對理由也層出不窮。由高鐵最初並不打算起至西九,他們批評高鐵不進市中心無用;改為現在的西九方案,又質疑高鐵使用率可能不高難回本;到了興建期間超支,又批評港府斥巨資興建「大白象」;到了高鐵接近落成,又在一地兩檢上做文章。 

除了高鐵之外,泛民在興建港珠澳大橋的問題上,也是不斷反對。由興建時質疑成本效益,到後來公民黨找來一個婆婆,意圖以提呈司法覆核,阻撓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到了大橋興建期間,又不斷把焦點放在意外傷亡人數,興建超支,或者人工島銅筒移位的負面新聞。由此可見,在野泛民一直想出各樣理由,反對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興建,使人不禁懷疑,他們反對的原因,實際上只有一個:反對中港融合。 

事實上,大家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在野泛民一直反對中港融合,不論是羅列各種理由來反對自由行,反對現行單程證的審批制度,批評大陸商人來港買樓和買地,聲稱招攬大陸尖子來港是「爭學位」,反對部份學校使用普通話教中文,連部份商戶改用簡化字餐牌招攬生意,都會有泛民中人崩出來反對,並聲稱這是「大陸化」、「赤化」。 

由此可見,所謂泛民跟本土派或港獨派的唯一分別,只在於他們比較熟悉香港法律,更懂得「打擦邊球」,不會,或不敢把港獨訴求宣之於口而已。究其原因,乃是泛民主派自崛起一刻起,主要支持者都是懼怕中共、反對回歸,乃至盼望港英能延續殖民統治。從政治盤算上來說,為了鞏固票源,泛民必須扛著「反對中港融合」大旗,跟權力來自中央授權的特區政府對抗。 

同時,泛民亦要不斷透過攻擊港府和北京,將這種懼共情緒傳至下一代,藉此開拓年青人的票源。更重要的是,泛民山頭林立,各個組織其實票源重疊,使到只要有人嘗試改行溫和務實路線,意圖跟港府和解,必被另一個組織攻擊,藉此「鎅票」。民主黨當日走進中聯辦,達成「超級區議會」方案後,不斷其他激進泛民攻擊,便是明證。 

是故,認為政府能夠跟泛民和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使港府不斷釋出善意,甚至聽從某些人建議,泛民六位議員被DQ之後,不把補選併在一起舉行,都只會換來泛民的對抗。因為這是關乎泛民的政治生命問題,不是純粹的政治信仰問題,使他們只能像外國的在野派系一樣,必須找港府的碴,換取不滿現況的選民支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