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EMOJI大冒險」反思香港電影內涵

2017-08-08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EMO1.jpg
「EMOJI大冒險」在外國影評表現不理想。(電影宣傳圖片)

動畫「EMOJI大冒險」票房慘淡,可能適逢在暑期猛片如雲,本地觀眾都未必會入場觀賞。而不少外國影評也把這套電影踩得一文不值。但連同這套動畫,近年不少荷里活的商業大片都樂於在劇情當中加入捍衛小眾和弱勢的議題。反觀香港的主流電影,卻是幾十年如一日,仍然抱有「娛樂就是娛樂」的特色。 

「EMOJI大冒險」一聽就知道是合家歡電影。故事講述在EMOJI世界裡,每一個表情符號都只有一種表情,工作專業的EMOJI一生都不會改變表情。唯獨主角阿基與眾不同,他有著不同情緒的變化。由於與眾不同,他被「正常」的EMOJI排斥。電話主人更因阿基這個EMOJI而以為電話壞了,一眾EMOJI面臨消失的危機,阿基決定尋找解救方法。有影評認為這套花五千萬美元的大片,故事情節陳腔濫調,是眼高手低,悶場連連。但若留意近一年來的荷里活商業大片,可以發現電影製作人悄悄起革命,有人甚至形容是要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宣戰」。 

之前「美女與野獸」已加入同性戀角色,WONDER WOMAN 被視為為女權主義發聲。今次一套開宗明義的合家歡卡通片「EMOJI大冒險」。若揭開商業包裝,劇情都是滲入接受多元,忠於自己和社會多數未必一定正確等理念和想法。 

美電影向特朗普「宣戰」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但別忘記這幾套電影都是主流電影,不是小眾電影。套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時代背景來觀察,可見藝術文化界正利用娛樂事業,表達不滿特朗普扭轉上屆政府「左傾、開放」的政策,取態甚為明顯。現屆美國政府不再支持同性戀婚姻,檢討跨性別人士參軍,加上特朗普個人輕視女性的態度,荷里活就利用自己的電影來與他唱反調,潛移默化影響觀眾。

反觀香港電影,主流與非主流電影的分界十分明顯。主流電影以娛樂大眾為目標,當中甚少含入哲學思想或社會訊息。主流電影界中,或者只可數杜琪峰導演的商業片較多引起外界的猜測。不過他多數的電影都是叫觀眾自行解讀,不會如美國電影般開門見山。 

還有一個許鞍華,好像奪獎無數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最初都被視為「非主流」電影方式,小本製作。而羅啟銳導演和張婉婷監製的「歲月神偷」都是獲獎後才打進「主流」市場。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有著教育大眾的功能。不過香港主流電影長時間忽略這一面,主因是港英政府在67暴動後,才塑造本港的娛樂事業。它的主要功能是消耗民間多餘的精力,其次電影成功的模式多數是功夫片,以及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片,單靠肢體語言已經可以賣座,無需在文化上對社會有深刻的批判。 

港主流電影少著重批判社會 

隨著社會發展,加上過去幾年社會張力加大。純娛樂的電影被觀眾視為膚淺。多了新晉導演開始以實驗性質,用主流方式拍攝揭示社會問題的電影。好像一念無明和骨妹等。但有些題目過於沉重,電影受眾亦因此受到限制。 

比較成功的例子有黃修平的「狂舞派」及「那一天我們會飛」,尤其是後者以主流包裝訴說香港社會與年輕人理想之間的矛盾,商業與導演個人訊息之間,平衡拿捏得十分準確。但願未來香港的主流賣座電影當中,能以荷里活大片為目標,在娛樂與文化內涵有更大的平衡,而非只鬥特技、大場面這些內地具明顯優勢的項目。這樣香港的電影業才能飛得更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