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仁:台灣旅客的批評,值得香港重視

2017-08-18
蘇景仁
學研社成員,網絡電台主持
 
AAA

FOG1.jpg

日前,一名台灣網友在討論區中發帖,埋怨「香港很難玩」,劈頭一句便提到他首次訪港,便「真的幻想破滅」。他的怨言引來了一些曾經訪港的台灣網友共鳴,並引起了香港媒體的注意和報導。綜合該名網友的批評重點,主要有環境「比台灣髒和舊」、「完完全全的悶熱,一點風都沒有」、「像蝗蟲的人群和高樓」、紅綠燈發出「急促的聲音 讓人好煩躁」,還有上太平山看夜景,「結果一堆霧」。

不能否認,當中部份的批評,其實反映出香港城市發展的缺點和問題,值得我們多加注意。舉個例子,香港旺區確實舊樓遍地,同時也是香港的市區特色,連外國的遊戲,都把香港描繪為一堆舊樓的城區。然而,該位網友提到「冷氣機滴水」的問題,便涉及法例規管是否到位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執法,加以整頓。

至於網友談到市區異常悶熱,至晚上仍然不散的問題,便是媒體經常提到的「熱島效應」。產生「熱島效應」的成因,主要源自香港的高樓愈起愈多和愈密,使市區出現了不少的「屏風樓」,減少了風的流動。密集的大樓和柏油路儲藏白天陽光所產生的熱能,加上空調設備和汽車排出廢氣,使到市面氣溫愈來愈熱。

需設法緩減熱島效應

雖說政府一直聲稱注重香港的環保問題,但是他們在減少「屏風樓」的興建、設法減少廢氣排出的問題上,似乎仍未想出有效對策,使到香港的熱島效應變得日趨嚴重。政府應該增加市區的植被、改進現時的路面用料,以及鼓勵大廈使用消熱塗料。這些做法,既有助於環保,亦有助於改善旅客心中的形象。

至於台灣網友批評香港的城市節奏急促,港人或者早已習慣,台灣朋友則未必適應。兩地生活節奏上的差異,香港能夠做的不多,旅發局唯一能夠改進的地方,便是在宣傳之時,強調港人生活節奏極度急促,屬於一種生活上的另類體驗。另一方面,香港其實擁有不少郊野公園和離島,可以介紹訪客參加生態旅遊,享受香港的大自然美景。

有關太平山夜景的問題,筆者與日本朋友交流時,才發現日本原來有組織,將香港太平山的夜景,與函館、那不勒斯合稱為世界三大夜景。可是,不少訪客登山之時,都會遇上霧景。太平山頂為何時常起霧,一直眾說紛紜,亦可能與熱島效應有關。如跟熱島效應有關,港府實在有必要重視,以免旅客來港以後失望而回。

不應只殷勤接待高消費遊客

比較值得留意的地方,是有台灣網友批評香港「消費高,享受低,服務差」。其實,香港在旅遊服務的方面,應該各種檔次並存,使我們既可招待來港瘋狂購物的遊客,同時亦可招待背包客和自由行。以日本為例,不少旅客能跟一般日本人一樣,前往各種連鎖食店吃飯,這些連鎖食店也會為外地旅客製作網上宣傳片、有外語菜單等。既然香港重視旅遊業,是否應該多做一步呢?

「服務差」這方面,成因可能較複雜。一部份原因,可能跟近年中港矛盾升溫有關,加上台灣的國語其實跟普通話是一回事,使到部份不喜歡大陸人的本地員工,只要一聽到客人說國語,便可能態度變差。同時,部份企業為求利益極大化,蓄意削減店員的人手,使服務員應接不暇,服務質素也因而下降。活在香港的本地人可能已見怪不怪,但是對外地旅客而言,便會留下「服務差」的觀感。

外來訪客的批評,我們應該虛心聆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畢竟,香港過去享有「購物天堂」的美譽,實在來之不易。隨著社會變遷,香港要保住「購物天堂」的聲譽,還需要政府、商界、市民一起加把勁才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成立旅監局是正確及關鍵的一步,然而,單單成立新監管機構未能完全解決問題,當中要解決的困難還包括兩地執法協調、法律漏洞和宣傳教育不足。

    林添生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