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蘭小子:小巴 VS 中型巴士

2017-08-24
利蘭小子
八十後巴士迷
 
AAA

VAN.jpg
由英國生產的新款「十九座小巴」可供輪椅上落,車頭採用流線形設計。(大公網圖片)

「十九座小巴」終於拍板,並陸續開始投入服務。新車除了是市面一直常見的日本製車款外,另一由英國生產的新車款亦趁機打入香港小巴市場。這款英製小巴可供輪椅上落,車頭採用流線形設計。與其說是小巴,或許外觀上更像一輛中型巴士。

中型巴士在香港確實有過一段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英國都成嘉慕 (MCW) 車廠分別向九巴和當時的中巴,供應各兩輛「都成騎士型」單層巴士。其中中巴的版本車長只有8.4米,比小巴約7米稍長,載客量33人,同時只設一扇車門上落。

van2.jpg
中巴於1988至1995年間曾有兩輛「都成騎士型」中型巴士,載客量為33人。(筆者收藏圖片)

中型巴士在香港專利巴士車隊出現不太常見,當時有意見認為,巴士公司引入「騎士型」或有意服務一些因路面限制,雙層巴士無法前往的地區,加強與小巴競爭。無可否認,八十年代末的小巴仍是「十四座」,「都成騎士型」的載客量比其高出超過一倍。不過小巴車身始終相對短小,在行走港島半山或新界郊區狹窄多彎的道路上,靈活性始終勝過巴士,而小巴加密班次亦可彌補載客量低的「先天不足」。四輛「都成騎士型」最終未獲兩巴垂青,服役短短數年就宣告退役。其中九巴的兩輛,由1988年出牌至1993年被淘汰,只有過五年光景。

記得去年政府有意將小巴座位數目由十六座增至十九座時,三大專利巴士曾表態反對,擔心會帶來惡性競爭。但現時大局已定,九巴在表態過後,亦已與一間專線小巴營運商合作,推出轉乘優惠,似乎專利巴士與小巴之間的分工和定位變得更明確,相信巴士公司在可見將來都不會再引入中型巴士。至於小巴增加座位後,與巴士的關係是競爭還是合作,普羅大眾都會是當中最大受惠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