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香港需要新建制團隊

2017-08-28
張景宜
媒體工作者
 
AAA

kin1.jpg
林鄭月娥和劉鳴煒分別代表兩個年齡層的開明新建制。(大公報資料圖片)

雙學三子入獄,變成年輕人心中的政治犯,重新燃起了社會撕裂的苗頭,激進泛民和本土在市民心中的地位揮之不去。在新政府大談和解,希望促進政府與政黨間的合作,與市民多溝通的大環境下,林鄭月娥以至各方領袖必需重建三大政治氣氛,一、減少爭議;二,政府伸出友誼之手;三、邊緣化激進勢力。大家經常期盼泛民全面變得溫和理性,甚至是體制內的忠誠反對派,首先倒是香港先要出現新建制政治團隊。 

隨著梁振英不獲續任,立法會的宣誓風波,標誌著激進建制、泛民和本土勢力在佔領運動儲回來的人氣已日漸消退。後梁振英年代,各方都慢慢從猜疑與不信任的社會氣氛中走出來,轉為謀求合作。政治中間路線抬頭,修補撕裂成為政治宣示之外,也有實際的行動。雖然早前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提出大和解論焦頭爛額,湯家驊的民主思路分崩瓦解,但是在當前社會信任基礎較低的情況下,泛民主派向建制方向輕微移動都會被質疑是鬼,帶上了原罪的帽子就失去不少政治能量。 

由對抗鬥爭重回務實治港 

反之,假如建制派以務實方向泛民和支持者伸出橄欖枝,獲得的掌聲更大。深明此道者有田北俊,曾鈺成和曾俊華都有很不錯的群眾支持。葉劉淑儀,田北辰等也有不俗的跨光譜支持度。中央官員和中聯辦應當看準形勢,以建立新建制團隊為未來管治核心和掌管有關意識形態,讓對抗、鬥爭熄滅,回歸精英務實治港路線,才能真正做到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及在地區重構建制泛民共同謀求社區發展的合作。  

林鄭月娥和劉鳴煒分別代表兩個年齡層的開明新建制,他們的成功方程式有幾點,其他建制派想轉型不妨參考。 

首先是懂得將原罪變成己方的資源,林鄭月娥及劉鳴煒分別背負著「梁振英2.0」及「二世祖」的標籤。兩人可說由負分一步步力追。公眾亦慢慢願意對這類政治人物予以同情分。重開公民廣場可說是最絕的一著,林鄭月娥以行政長官說出來,獲得不少掌聲和認同,期望她能夠說得到,做得到。 

期待建制前輩放下身段 

其次是這幾位人士都展現願聆聽的形象,落區、夜訪、開始善用社交媒體與年輕人交流等。泛民和商界做是正常不過的事,出身建制的政界前輩肯走入群眾,則是難得,值得鼓勵,社會假如有多幾個,幾十個曾俊華2.0,相信是市民之福。  

而後選舉年代的林鄭月娥清楚知道自己好打得、務實是公眾最欣賞之處。上任後,即到立法會面對議員提問。而劉鳴煒則自知出身富貴非討好,社交媒體便成他表演平台,經常發放自己做運動、扮鬼臉等照片動作多多,利用自已興趣及較年輕的優點,目的都是推銷「我和你一樣」的訊息。固然不能夠得到所有年輕人認同,但起碼比建制同輩做得好。  

而最重要是他們懂得先易後難,找到目標群組後著實拉攏一小撮支持者作為基礎,願花精神給予受眾支持,進而相互討論及交流建立起默契。在支持者心中建立起形象後,再推而及至社會大眾。「先聆聽,再交流,最後反饋」,這樣的基礎比較堅定而穩固,亦是較配合年輕人的溝通方式,符合現時的社會狀態。 

兩者的成功方程式具分別  

但各人基於背景及性格不同,策略亦有別。作為行政首長坐擁龐大資源,手上籌碼較多,但同樣負累較多,她打的是守勢波,不出錯已算贏一半。而她懂得挑最大公約數的群組下注,這份戰略及技巧其實十分高章。當然與她長期身處官場,看得通各持分者的合作點及分歧。同樣她亦知道適當時候沉默的重要,這是建制派內少數拿捏得出色的一員。 

至於劉鳴煒就剛好相反,習慣打主攻搶粉絲。他願意參與公共事務之餘更願意走進群眾,儘管最初越做越錯,都沒有打擊到他的意志。劉鳴煒機動性亦極高,找到好好的攻擊點,少談政治,多講運動、打機、創業、置業等受眾真正關注的議題。是攻也好是守也好,兩者重點都是隨時保持頭腦清醒,不盲動。開明建制派若能抓住一條大致的方程式,可望在未來五年佔上主導位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