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馥:置業夢碎,將影響社會穩定

2017-08-30
陳善馥
學研社成員
 
AAA

building1.jpg

特首林鄭月娥上台至今,暫時仍未推出具體的土地和房屋政策,她會否沿用上屆政府的發展方針,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焦點。回顧上屆政府的房屋政策,特別在尋找土地,研究開發郊野公園和推動東北發展規劃的問題上,均惹來了不少爭議,但是針對樓價高企的政策,例如「港人港地」,俗稱「雙辣招」的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SSD),反對聲音則相對較少。愚見認為,上屆特首梁振英關注樓價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香港樓市價格的走向,將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樓價的高或低,其實是一個跟市民收入掛鉤的比較概念。從2003年到2016年的十三年間,香港私人住宅的售價指數由61.6升至286.1, 升幅達364%。這個差距當然不是在一日之內造成,而是多年以來,市民收入增幅追不上樓價上升的成果,形成樓價急升的局面。然而,當多年來兩者差距越擴越大,市民的心態也就出現一些改變。  

置業是部分人的成功準則 

在現代社會,住屋是市民的其中一項基本需要。當樓價與租金急升時,對於未能全權擁有居所,或得不到政府資助居住於公營租住房屋的市民來說,收入扣除了住屋開支之後,所剩餘的將會越來越少,消費力也因而減弱,最終導致其生活水準下降。他們要不「節衣縮食」,減少生活開銷,要不就是犧牲居住質素,搬至條件較差的單位。 

當然,對擁有居所或正在租住公屋的市民來說,樓價上升對居住質素並太大直接影響。可是,以昔日香港社會所鼓吹的「四仔主義」而言,置業乃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社會階梯,甚至成了他們的人生目標,或衡量一個人事業是否「成功」的標準。如今,對於年輕一代而言,隨著置業的目標越來越難達成,甚至因為加薪速度追不上租金加幅而感到苦惱,自然有可能增加他們對社會的不滿。 

這種「打一世工都買唔起樓」,「人工點加都追唔到樓價」 的心態,亦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部份年輕人開始放棄置業的「幻想」,為求心理上的平衡,他們甚至質疑過往的「成功方程式」,開始譏諷其他仍在追逐「置業夢」的人,稱他們是「樓奴」。與此同時,部份人開始刻意尋找一些薪金較低的低技術工種或散工,以求自己能夠符合公屋申請資格。如此現象,既會使社會出現人力資源錯配,也會使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使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因為「上樓」 時間增加而心生不滿。 

上車無望致怨氣積累 

由此可見,樓價不單會影響私樓住戶的居住質素,也會間接影響公屋和其他低收入家庭的居住質素。其實,當樓市能夠平穩發展時,便能成為一條有力的社會上流階梯。但是當樓價嚴重脫離市民負擔能力之時,則會成了港人產生甚至積累民怨的誘因。近幾年,部份年青人成了社會中最燥動的一群,積極投身社會運動,甚至謀求政體上的變革,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很有可能是源於他們的置業夢碎,以及現有的社會階梯失靈。 

當然,樓價假若暴跌,也會對社會造成十分大的衝擊。至於箇中原因,為免本文篇幅太長,只好在將來撰文另述。總而言之,如何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從而增加公營房屋數量,縮短公屋輪時間的同時,平抑現已脫離市民負擔能力的樓價,將會是今屆政府的一大考驗。 

 

伸延閱讀 

私人住宅售價指數

http://www.rvd.gov.hk/tc/property_market_statistics/index.html 

晴報:80後為上樓 唔要份工 

https://goo.gl/1DmMdH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其實現在世道都是打一場「認知戰」!香港算是在認知戰很激烈的戰場,近20年我們不單只政治的概念曾被扭曲,甚至置業和奮鬥概念也被扭曲!要振興香港市場,首先要確保一些價值觀念得到維護,筆者認為香港的置業概念和奮鬥文化是出了問題,甚至港人對服務的承諾亦不及以前。在這「認知戰」中你扮演甚麼角色?我們見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打手,亦有人云亦云的群眾,也有不滿現狀的發洩者,亦有希望從唱淡中得益的投機者,筆者仍然堅守說我認為的真話,至於是否正確,那就交給時間和看官決定了。

    汪敦敬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