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灝謙:開學適應嗎?

2017-08-31
袁灝謙
新城知訊台節目《讀心樂園》主持
 
AAA

school1.jpg

隨著8月的過去,孩子們都開始上學,在執筆前一晚,筆者在晚飯時跟女兒說到她即將要升K3,是幼稚園裡的大姐姐了,內子就問女兒開學會哭嗎?筆者看見女兒有些許尷尬的神情,就跟她說:「爸爸在K3開學時都有哭,你開學時想哭便哭吧!不必擔心別人的眼光!」 嫲嫲聽到都和應說:「對呀,你爸爸就是看見K1的小朋友哭就忍不住哭了。」 女兒聽到爸爸當年K3都有哭,就像放下心頭大石一樣,表情都輕鬆了。首先,筆者並沒有欺騙女兒,我真的在K3開學時都有哭,再者,筆者一直都相信眼淚有自己的療效,哭不是問題。但是孩子面對幼稚園開學或其他分離時出現的焦慮,是否只得哭這表達方式呢? 

無可否認,哭是父母們最易察覺到的表現,甚至是最即時可見的,而孩子在適應幼稚園環境時除了哭之外,還有其他行為上的問題會出現。這些行為可以是在跟父母共處時變得特別「黐身」、不願上學、未能回答父母有關上學時的問題和尿床等的倒退行為。這些行為表現未必會全部出現,或者未必會即時出現,可能會在開學後數星期才開始。 

父母們留意到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首先不用過分擔心,亦不必問孩子是否未能適應、上課是否不開心等的問題。反而父母們應該從正面的角度鼓勵孩子多說一點,具體地問他們上學時的情況。對於孩子來說,3小時的上學時間發生太多事:跟小朋友玩,老師講故事,做圖工,茶點等等。如果父母只是問一句「你今天在學校開心嗎?」其實孩子不知如何回應,父母可以問「今天在學校最開心是做甚麼呢?」「今天學校的茶點又是甚麼?」等。起初孩子可能未懂回答,但父母可以每天都問,或者叫孩子記住最開心的時刻,在放學時跟爸媽分享,讓孩子知道父母是記掛著上學時的自己,對自己上學時的細節都非常關心,都可以讓孩子慢慢適應。 

筆者相信,孩子在父母及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可以適應,那些因為適應而出現的行為將會慢慢消失。但一個月時間過去,若孩子情況完全沒有改善,並持續出現上述行為,就可能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