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冊:博物館不只是展品

2017-09-01
言冊
文化工作者
 
AAA

MUSEUM1.jpg
養心殿文物在北京舉行展覽後,現已來到香港展出。(新華社資料圖片)

回歸廿周年,康文署動用近二億舉辦博物館展覽,包括文化博物館的羅浮宮藝術展、科學館與大英博物館合辦的古埃及展、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與故宮合辦的清宮特展。以展品的珍貴程度,這幾個展覽的確十分重磅,相信策展人用了許多心機時間才能成事,運送、保安和存放等等絕非易事。即使去到外國參觀,因為人潮更多,反而未必能如此近距離欣賞展品,因此大家可以好好把握機會參觀。 

中外場館以多媒體配合展覽 

比較從前,館方明顯努力求變創新,例如參觀小冊子不再只是沉悶冗長的文字,開始利用卡通說明,還有文化博物館形容雍正皇帝以養心殿為Home-office,希望更貼近大眾。博物館的精彩與否,除了展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和參觀者的互動關係同樣重要。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藝術館近年全都致力開發多媒體系統配合展覽,例如紐約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北京故宮都提供手機app作導賞和介紹,無需租借任何儀器,離開場館以後仍能重溫展覽。香港的博物館偶有QR Code給大眾掃瞄,但不算完整系統,在這方面大有進步空間。 

另一國際間博物館的發展則是文創產品的開發,單看亞洲,日本、台灣和南韓等的博物館紛紛設計各式展覽相關的多樣精品,儼然已經把握到展覽的商業價值。奈良美智、草間彌生和村上隆等當代藝術家每次的亞洲巡迴展覽必然引起熱潮,有人為了購買紀念品而去參觀展覽,更證明了藝術走向大眾化的其中一大方法。 

港缺乏博物館相關學科 

就像今次歷史博物館的清宮展覽場外,擺放了大量特色膠紙予人取來留念,這些文創精品都是沿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而且全部可在網上訂購。每次故宮推出的新商品總會吸引不少人購買,尤其生活商品一類最受歡迎,當中以「朕」自稱的多種口號設計作品無不大賣。 

無論有多少爭議,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終成事實,加上西九的M+,政府似乎立志要擴大藝文展覽這一範疇。然而,博物館並非單單蓋好一幢建築物那麼簡單,也不是展出多少數量的珍品而已;營運者的思維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學問如參觀動線,已經大大影響了參觀者的體驗。香港蓋的博物館再多,高等學府卻連一門博物館相關的專業學科都沒有,有的只是與外國大學的合辦課程,如此推算,到底日後各類展館的運作要如何承接,以及專業人才的培育和發展,當真是未知之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文化及旅遊局於區議會選舉前的一星期,突然向立法會提交極具爭議的博物館文件,把原來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為未來十年提出的文化建設藍圖,要興建國家發展成就館、抗戰博物館和數個新的博物館,變成一個全港博物館大洗牌的格局,引起很多市民異議。

    姚潔凝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