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有利本港產業轉型

2017-09-11
黃洛絲
公營機構工程師
 
AAA

bb1.jpg
大灣區都是一些已有穩定經濟增長及發展的城巿。(大公報資料圖片)

中央政府於本年三月曾於全國人大會議提出香港、澳門要與珠江三角洲城巿群深化合作,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發展成為世界第四的大灣區。中央政府以致港府都十分重視大灣區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佈局。大灣區的城巿除了港澳外,更包括有: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等,都是一些已有穩定經濟增長及發展的城巿,香港對大灣區的發展絕對需緊密配合,把握機遇。 

香港部分人士對於大灣區發展仍然有質疑的聲音,包括擔心港府於融合中吃虧。最近有關一地兩檢的爭議更是突顯了這種憂慮,但政府必須迎難而上推行,否則長遠只會被邊緣化。早於2008年,《泰晤士報》便提出「紐、倫、港」概念,認為中國崛起後,香港將成為與紐約和倫敦鼎足而立的金融中心,掌握著世界的金融命脈。香港必須利用自身優勢,帶動大灣區各城巿的經濟路向或方針,並發展香港一些已經停滯不前,甚至已經萎縮的行業,例如:成衣業、科技產業、醫療產業等。 

藉大灣區重新發展已萎縮行業

都會區城市群可產生的巨大協同效應,於外國早有成功先例。紐約及倫敦都已出各自發展作為龍頭的大都會區,例如紐約都會區就是全世界最大都會區之一,位於美國東北部,都會區以紐約市為中心,包括紐約州上州的六個郡與長島的兩個郡﹑紐澤西的十四個郡﹑康乃狄克州的三個郡,以及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一個郡。紐約透過其國際金融地位作為都會區的核心,最終得以讓其他城市各自擔任生產﹑科研等功能,再以紐約的金融業服務配合實體經濟的發展。 

大倫敦都會區是另一個都會區發展的成功例子,是指英格蘭東南地區形成的都會區,倫敦是其中的核心,是歐盟內的第二大都會區。大倫敦都會區由倫敦作為龍頭,與紐約大灣區一樣,透過金融業發展帶動區內經濟。都會區內置業、就業、教育、醫療、通訊、交通等往來頻繁。 

大灣區經濟發展取決於「四流」

都會區要達致成效,基本前提是,實現生產和生活要素的相對自由流動。大灣區內各地應在資金、人員、貨物、信息流動等方面正進一步融合,如同倫敦紐約兩大都會區。前特首梁振英就曾指出大灣區經濟發展取決於「四流」、「四要素」: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土地、人力、資源和資金。港珠澳大橋、高鐵、香園圍/蓮塘口岸「三大動脈」的開通,將香港進一步入大灣區高速交通網絡。

一帶一路論壇,以及不少機構舉辦大灣區的活動,以及團結香港基金的活動都值得參與,個人把握到發展機遇,香港也能更上一層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所有愛國愛港者都要深刻認識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這五個字,因為這是贏得我們大灣區戰略優勢的關鍵,只有做到高質量發展,才能增強我們大灣區的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只有用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才能對沖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才能助力民族的復興。

    上江南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