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詠春拳中的人生哲理(一)

2017-09-13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wingchun1.jpg
(《葉問3》電影劇照)

較年輕的,認識詠春拳大多是透過近期的電影電視。輩份較長的,可能是因為黃淳樑、李小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甄子丹在《葉問》中的一句對白:「我要打十個!」和梁朝偉在《一代宗師》中的:「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錯嘅瞓低囉,企得番喺度嗰個先啱晒,係咪咁話?」筆者有研習詠春,又喜歡胡思亂想、細味哲理,希望分享一下在認識詠春拳時悟到的人生哲理,還望識者不吝賜教。 

後發先至 詠春拳勝在立於巨人肩膀上 

詠春其中一個有別於其他傳統中國武術之處,是詠春屬近代才出現的武術,相傳在清朝源出少林。因為「年青」,詠春背負的歷史包袱較輕,創拳者輕易的就能用最現代的知識去創拳,只需輕輕去蕪存菁,就能取得重大突破。道理就如美國立國數百年就能一躍成世界大國,因為能立於巨人之上去演化。 

以前的中國功夫,大多模仿動物的動態。當然,我們可以從動物的動態取得很多靈感,詠春拳相傳也是源自蛇鶴相爭的景象,但有時難免過猶不及,變得為模仿而模仿,失了搏擊時的實用性。但是,詠春拳理卻暗合現代的物理學、人體結構、3D空間等概念,早已靜悄悄地走現代科學實用路線。所以,這令我思索良久,究竟「行船爭解纜」、「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是否真理?是否先發一定制人呢?還是應該「睇定黎食」,有了充足的前人經驗、分析和基建,才出擊呢? 

不耍花招 用最直接有效快捷的擊倒對手 

詠春強調「兩者之間最短距離」為中線,強調守中線和用中線,任何其他路徑都比用這條中線慢和間接,例如是西洋拳的勾拳(Hook Punch)。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用詠春的「日字衝拳」在中線上打出,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攻擊方法。詠春拳大體概念上是不會耍花招、虛招的。即使是有,也是在特殊情況下為了目的──擊倒對方,而出的。 

將這樣的理念擴而充之,詠春拳教會我目標為本,做事前先問問自己:「我在做什麼?我要達成些什麼?怎樣才最直接有效快捷?」這樣的哲學,很似鄧小平的「重點論」:「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當然,有人會懷疑這是不擇手段,但我認為這哲理重點在訓練我們「最直接有效快捷」地去解決問題,思維上不會再東倒西歪,直截了當。手段是否合道德或合公義卻已是另一個問題,不在詠春拳理之內。但有一點頗有趣的地方想提一提,詠春拳傳說是用來反清復明的地下拳法,是為了生死相搏而生的,因此撩陰插眼打喉嚨是常見招式。實戰來說,它們是有效的攻擊,但是否要使出就悉隨尊便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這個詠春拳系列的第一部分,第一點,講到了詠春拳是後起之秀,集百家之所長之餘,沒有它們的歷史包袱,因此容易創新突破。第二點,講到了詠春拳的中線理論,講求直接有效快捷。希望在此第二篇文章中,可以再分享對詠春拳僅有的認識及自己從中悟到的人生哲理,望可起拋磚引玉之作用,引起大家討論及對詠春的興趣。

    徐如林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