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寧:隨風潛入夜 國教細無聲

2017-09-26
傅寧
資深傳媒人
 
AAA

sh1.jpg
周潤發擔綱主演的「上海灘」是本港經典電視劇。(網上圖片)

地鐵車廂,乘客不是埋頭於手機,就是觀看電視播放大學民主牆「播獨」新聞,突然傳來音樂——「我不管生在哪,我是中國人」,音樂響起處,只見一位清瘦而衣冠楚楚的長者掏出電話,當然,也只有這一輩的人,才會使用這首老掉牙的歌曲作為手機鈴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激情歲月,激情歲月中總有幾首流行歌曲,嵌入了記憶深處,不斷回味。這首由劉家昌作詞兼作曲的「我是中國人」,曾由劉家昌本人、劉德華、張偉文、鳳飛飛等許多明星演繹過,蕩氣迴腸,耳熟能詳,幾乎人人都能唱上幾句。如今再聽這首歌,音樂依然美麗,旋律依然鏗鏘,卻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如今的年輕一代,認同「我是香港人」、「我是亞洲人」、「我是地球人」,說「我是中國人」則很沉重,開不出口。 

出生於回歸前後的年輕人,中國人認同出了大問題,大學淪為港獨堡壘,反觀港英時代,沒有國民教育,沒有完善歷史教育,愛國卻是校園主流,對比鮮明。那時的內地一窮二白,但年輕人對陌生的祖國心向往之,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當年並非學運活躍分子的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亦曾北上交流。 

孰令致之?足以寫一部學術專著,但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文化的影響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經濟起飛,香港變身東方荷里活,湧現大量以愛國愛鄉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及歌曲,承擔了另類國民教育的使命。 

七十年代起 大量愛國題材歌影視 

一九八四年,北京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來自香港的張明敏一身唐裝,演唱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家國情懷,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一樣親」,億萬內地人第一次知道,香港不僅有燈紅酒綠,靡靡之聲,更有濃濃中國情。 

引起萬人空巷的還有由周潤發擔綱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灘」,由香港巨肺之一葉麗儀演唱的同名歌曲一樣膾炙人口,「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此劇以上世紀初的上海灘為背景,反映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愛恨情仇。觀眾通過影視作品,領略當年大上海的繁華,間接了解中國歷史。 

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精武門」等,當年日本人狼子野心,囂張跋扈,中國人雖然貧窮落後,備受欺凌,但有一顆不甘當亡國奴的心,「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首主題曲,正是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體現。 

亞視的前身麗的,雖然生存時間不長,但七十集電視連續劇「大地恩情」則是扛鼎之作,也是收視率可以打敗死對頭無線電視的罕見作品,這部描述清末民初廣東農村的作品,穿插了西江水炎、黃花崗起義、民國成立、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等歷史,堪稱經典國民教育教科書。作品策劃蕭若元曾透露,作品原名「血淚中華」及「根」,後來才易名為更有鄉土氣息的「大地恩情」。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自然而然,不加穿鑿,不着痕迹,不經意之間潛移默化,事實上,愛國愛鄉本來就是最自然、最深刻、發諸內心的情感流露。誰不愛祖輩長眠於斯、生我育我、還將是子孫萬代繁衍不息的這方樂土呢? 

令人遺憾的是,港英時代香港有許多文化好作品,精神食糧,扮演了沒有「國民教育」之名的國教角色,影響深遠,效果明顯。回歸之後,再未見類似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視作品,也沒有令人回味無窮的流行歌曲,香港年輕一輩的愛國情懷,彷彿同香港人的創作力、想像力一樣枯竭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有極少數人,也包括媒體人不便公開反對學生北上交流,卻陰陽怪氣地說應讓學生從正反兩面了解內地發展,例如不僅要看到經濟高速發展一面,也要讓他們了解內地存在嚴重的貧富差異的一面。而讓學生從正面了解國家,從而增強愛國意識,合乎推理邏輯;說直白一些,讓學生北上了解負面信息的人並非愛國,也不宜教導學生。

    吳幼珉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