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從龍應台看政治的藝術

2017-09-27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dragon1.jpg
(橙新聞資料圖片)

早幾天,龍應台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群大講堂」主講嘉賓,在新亞書院圓形廣場,以「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為題演講,筆者特意請假半天,爬上中大,一睹偶像作家的風采。龍應台作為一個開明的文化人,在體制外享有崇高的地位,卻毅然走進建制裡,被批評立場轉變,有時更受盡屈辱,惟依然默默為社會服務,實在讓人敬重。筆者倒想與各位分享龍應台對政治及社會新潮流的睿智。 

忍辱負眾 力保素書樓 

於九十年代初,龍應台首次擔任公職,眼見錢穆先生昔日講學的素書樓日久失修,地盤下陷得非常嚴重,遂決心推行修復計劃。她首先獲得時任市長馬英九的支持,把這兩棟房子的管轄權劃給文化局,然後申請兩千萬的整修預算。一如她所料,當預算送到議會審議的時,反對黨的議員猛烈抨擊,批評她用「台灣人」的錢去修「中國人」的房子。龍應台深明: 

「政治就是公眾利益的交換遊戲,一種進退折衝的行為藝術。在這門藝術裡,軟弱的退縮、沒有目標的忍讓,或是根本缺乏謀略,可能招來『踐踏』,使你的理想和主張完全落空;若是過度激進,圖一時之快或是只知『進』而不知『退』,結局多半是失去主流社會的支持,成為憤怒孤鳥。」 

最後,她用受辱和忍耐換得兩千萬,讓素書樓得到完整的修復。掌握政治這門藝術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香港各陣營的從政者大慨沒有太多能夠操控自如。強硬建制派為了討好極左支持者製造撕裂;溫和泛民又時而諱忌年輕網民的意見盲目反對,最終一事無成。可幸的是,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憑多年的為官經驗,尚算明白政治的藝術。最起碼林鄭月娥在該發聲的政治議題中勇於發聲,又卻不會與反對者於政治問題中纏擾一番,寧願花時間在房屋困局中拋出新方案,如「首置上車盤」及「共享房屋」等,緩解現時的燃眉之急。 

網絡瓦解傳統價值的時代 

「網路卸下了門檻,人人可以獲得知識,於是啟蒙者的社會角色不見了。人人都掌握某塊的知識,庶民變成網民,網民與菁英平等,啟蒙者變成笑話。」龍應台對大網絡時代分析的確獨到,從政者應接受精英不再掌握話語權,人人都能成為意見領袖的時代。不過,網媒的營運者也應有持有的良好的道德操守,建制媒體應理性分析政府政策,以理服人,而非挑動仇恨,以攻擊泛民主派人士為樂。我們要在大時代重塑正確的價值,但卻不是以批鬥為樂。 

聽畢整個講座後,筆者獲益良多,不知道各位又有哪「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呢? 

 

延續閱讀 

龍應台: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講稿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923-notes-lungyingtai-speech/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日前接觸一個一直撐JPEX的不是太熟的朋友,他提到一個他撐JPEX的理由,居然是「反建制」。他認為政府如此高調要拉人封鋪,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理由,所以他要繼續支持。這種想法不禁令我啞然。原來被騙都有政治理由。

    文瑜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