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彥亮:減利得稅外,產業政策亦應改變

2017-10-10
蔣彥亮
學研社成員
 
AAA

tax1.jpg
(大公報資料圖片)

在施政報告公佈前夕,政府放風透露,今年施政報告將落實林鄭競選政綱,將會削減企業首二百萬稅率至8%,即企業最多一年可省下十多萬元。這個變革,將利得稅統一稅率,改成兩級累進稅階,雖然增加了一層稅階,但仍然屬於簡單稅制。改動整體而言,對中小企或初創企業顯然是好事,但實際上,這規模的稅制改革,其實對刺激企業發展,難以起重大作用。 

有數得計,企業最多因為此改革一年省下17萬元,即平均每月萬多元,其實連一位員工的開支都不及,更不要說協助企業補貼租金等等高昂的成本。當然,若說單靠一個整體稅務改革,就說要提振和刺激整個香港經濟體的發展,有點好高騖遠。因此,若要真的協助初創企業和高速發展行業落地生根,踏上經濟增長快車,政府的產業政策就至為關鍵。 

應提供法律支援助中小企推廣品牌 

先談中小企,政府對中小企的支援並不足夠,他們面對租金上升、人手不足的情況,但政府並未有足夠支援。減稅對他們而言,只屬杯水車薪,未有解決他們的根本問題。現時政府所設立的中小企委員會,不少都是來自大企業的管理層,難言理解中小企處境。政府在中小企政策方面,最少應該在知識產權問題、專利和品牌設立及推銷上,提供法律和宣傳支援,令他們可以減低法律風險,協助他們推廣品牌至外地,增加受眾。同時,在現時委員會架構當中,增加更多中小企代表,針對地改善政策,改善他們的營商環境。 

另外,在初創企業方面,政府應帶頭改善銀行開戶難的問題,要求銀行放寬資本和營業記錄的要求。政府亦可以向在數碼港、科學園開辦的初創企業,以及外地已發展成熟的創科企業,提供數年的稅務寬免,改善初創企業的營運前景,同時吸引外資在港投資。在知識轉移的層面上,政府亦協調初創企業與高等院校的合作,讓高等院校的專利和科研成果可以放至實際應用上,協助商品化這類專利和研究,同時要求這些企業將來必定要投放一定商業收益至大學研究身上。只有互利關係的建立,才有共生的可能。 

一刀切減稅,絕對是政治正確,公眾得分的政策。可是,這種政策也是某種懶惰的體現,對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無甚重大幫助。了解不同企業所面對問題,推動針對不同企業的產業政策,才是重振經濟增長的良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銀行業亦應該好好反省,為何多年來在中小企業務方面愈做愈差?香港金融業太側重「磚頭」,除了容易助長本地樓市泡沫之外,亦會扼殺區內中小企及創新產業的發展。

    寒柏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