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財:增加房屋供應方向應由發展綠化帶改為填海

2017-11-14
華德財
會計從業員
 
AAA

land1.jpg

對於市民有關房屋短缺的不滿,香港政府一直強調已做了許多功夫,聲稱房屋政策是長遠的政策,成效非朝夕可見。的確樓宇建築需時長久,而且住宅樓宇需要有合適的土地才能興建,因此政府工作的關鍵之處是如何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規劃出足夠的土地。 

近日發展局局長回應立法會議員有關增加房屋供應查詢時表示,自2013年起,政府已經物色了共二百一十幅土地,適合作為住宅用地,包括了前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外,更有一些綠化地帶,例如葵涌華景山路用地,其中70%已完成或正改變土地規劃用途。而上述的葵涌地段估計能提供約六百二十伙住宅單位。正在考慮改劃的綠化用地,較具規模的還有元朗橫洲第二及三期、馬鞍山的樟木頭用地等。單看描述似乎成績不錯,但仔細深究卻是空洞無物。以政府過往的效率而言,那些所謂「正在考慮」的用地少不免要一番研究和諮詢,快則數年,耐則十年或以上,這還未計算一旦遭遇環保團體反對下會拖延的時間;至於確定能短期落實的的葵涌地段六百二十伙住宅單位,更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也許是時候檢討,是否在覓地的政策方向上已有錯誤? 

民間阻力日增 難短時間落實

政府未完成改劃的地皮,主要仍是以綠化地帶為主。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公眾各界對政府透過改變香港綠化地帶以帶來更多住宅用地,是非常有保留的。政府為何老是打著綠化地帶的主意呢?其實政府亦有其如意算盤,由於每一屆特區行政長官的任期只有五年,如果沒有好的政績,那麼要連任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政府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手法,一般都希望能下猛藥,最好立即見效,止咳化痰。現在被納入考慮範圍的綠化地帶並不是渺無人煙的荒山野嶺,反而是已有基本的交通網絡,接通鄰近巿區。這樣的改劃,政府既可以節省投入交通基建、網絡設計的成本,又可以保證地皮可以賣個好價錢,當然又可以迅速有效地解決部份巿民的住屋需求。看來可謂一舉三得,其中有兩個都是與金錢掛鈎,這在過往市民沒有那麼關注保育下也許還可行,但近年推行發展綠化帶來自民間的阻力日增,可見這發展方向已不是那麼有效。 

香港的綠化地帶就只有那麼一丁點,用光了就再無法補回來,先不說香港巿民就會從此失去一個可以放鬆一口氣,遠離壓人生活的地方,香港亦會變成一個只有商業和住宅樓宇的城巿,失去靈氣,再慢慢失去僅有的競爭力。與其消耗珍貴的綠化土地,倒不如創造更多的居住土地。 

盡量不影響生態下加快填海

最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於香港海域的五個地點進行填海工程以提供更多土地,筆者認為是可行的研究方向,填海應在盡量不影響附近海洋生態的情況下加快進行。現在的國際組織還沒有立法規管每一個國家於自己海域內進行填海工程,但隨著地球暖化,海洋水位日升,誰能肯定日後不會規管各國的填海工程,以保護一些在水平線以下國家的安全?再者,我們都知道土地價值以及工程成本,只會隨物價一直通漲,二十年前的一百萬,到了今天已貶值了不少。 

香港自回歸後,可能是香港現在的管理層從來沒有遇上過財政赤字,在經歷過金融風暴和沙士的黑暗後,現在施政作風都變得非常守財,只想財政儲備的數字一直的上升,欠缺如何用得其所的風度和遠見。港府理應趁現在自己財政寬裕時,多作填海及相關的基建投資,擴大自己的資本實力和發展空間,這樣才是香港長遠發展的可行之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