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鋒:改革中策組 推廣政策研究

2017-11-15
郭金鋒
資深傳媒人、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REPORT1.jpg

特首在早前的施政報告中表明希望來年多聆聽年輕人聲音,除了將青年事務委員會「升格」、邀請年輕人自薦到不同的委員會之外,最大的變動莫過於將中央政策組改組,改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刪除了「中央」(Central)二字,加上了創新和統籌兩個詞語,正好反映林鄭月娥希望大家多重視政策,少理政治的意願。將年輕人的政治訴求以年輕人的政策來化解,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政府已經在各大報章雜誌登廣告,招聘「高級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和「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合共二十至三十個空缺,福利方面絕不比私人機構差。雖然廣告中未有指明求職者要有甚麼科目的學歷,但我們不難想像,現時在香港會做政策研究工作的,多以社會科學學科或商科學生為主。

本地政策研究的風氣一向不太盛行,甚至予人錯覺「研究」都是只限於高等院校內。的確,做政策研究需要不少資源,並非小貓三四隻就可以做得好,而坊間一些機構所做的研究亦不時出現統計上或研究設計上的問題,得出來的結果難以令人信服。至於高等院校內的政策研究亦有多種分別:首先是學術上的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集中在於研究制定政策的過程、模式和政策內容等較廣泛的課題,而研究成果的對象不只是本地社會而是整個學術圈以及全球的管理者。其次是由香港政府委託教授們的研究,這是一個讓高等院校達到知識轉移的方法,同時能加強高教界與政府之間的連繫。然而,香港現時的公共政策研究沒有完整的體系,亦無視其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的特性,以致很多時候政策研究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出口。

近年各個民間組織所做的政策研究都有聲有色,當中規模較大的包括團結香港基金、香港政策研究所等等,而由青協牽頭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以至香港政治與管治學院都是值得關注的民間組織。這些組織不但在專題研究上略有所長,更是未來重要的政治人才庫來源。然而,即使這些組織會定期在不同政策範疇發表研究報告,但由於政府未有完善的管道去將民間聲音(示威遊行和民間政策研究同屬來自社會的意見)引入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結果這些智庫就和一般壓力團體一樣,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而最後的一類政策研究的工作,就落於政黨內。立法會議員每年要討論眾多政府事務,不少研究政府文件,提出修訂的工作就要由議員助理或黨內的研究員去完成。不過基於資源的限制,政黨甚少可以專注於政策研究上,很多時候一個助理要身兼多職,又怎能好好仔細去研究呢?

政府愈來愈著重政策,這確實是一件好事。透過大手改革中策組,希望可以由政府去帶起香港政策研究的風氣,讓社會上有抱負和能力的賢士有願景去加入這個行列。如果這個辦公室可以繼續穩定發展,相信不少年輕人在畢業之後會願意先去一些智庫工作以累積經驗,然後再嘗試加入辦公室內工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改組後的中策組,必須要具備吸納各方人才的廣闊心胸,即使是政見不同的年輕人,亦應該一視同仁對待,甚至應該千方百計邀請他們參與其中。而持不同意見的年輕人,也應該嘗試接納政府伸出的橄欖枝。只有這種不同意見的衝擊,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才更能出提出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的政策建議。唯有這樣的集思廣益,才能讓政府在決策時真正廣納多方的意見,真正做到以民為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要「大興調研」,但甚麼是調研?調研就是透過深入群眾和社會了解真實情況,不只解決固有問題,要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

    陳譽仁  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