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80萬公屋論」宜詳細交代

2017-11-20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80a.jpg

閱讀政治評論,很易發現兩個語理邏輯上的謬誤。第一種叫「不當預設的謬誤」(Fallacies of Inappropriate Presumption),在論述中滲入一些未必是真的前提和假定,以此誘導或誤導讀者。第二種則是訴諸動機(Appeal to motive),即是誅心論,在論述中揣測對方的做事動機,甚至將其揣測視作唯一動機,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否定對方做出某事的合理性。 

為何要提到這些謬誤?主因是資深時事評論員李道的一篇文章。在該文中,他提到特首林鄭月娥的「80萬公屋足夠論」,聲稱「一方面,不少政治組織仍在批評政府改變公屋政策,惟另方面,評論界卻多側重甚至肯定以置業為主的導向」,原因是「身份決定立場」:政客要對選票負責…考慮的是貼身的、以至即時的選民利益;評論員,則無選舉包袱可言,自然可以暢所欲言,所關注的亦可宏觀一點、長遠一點。 

「身份決定立場」乃誅心之論 

不客氣的說,作者將議員批評林鄭的原因,說成是政客們的選舉盤算,這既是暗藏了預設前提,也是訴諸動機。第一個預設的前提是:「80萬間公屋足夠論」本身沒有問題,第二個預設的前提是:那些批評林鄭的議員,特別是建制派議員,本來沒有特定的政治信仰和意識形態。否則,所謂的「身份決定立場」,根本不可能成立。 

80萬間公屋足夠的數據在哪? 

然而,這些暗藏着的預設前提,是否事實真相及真相的全部?香港約有152 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27 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究竟80萬間公屋是否足夠,背後有何堅實的數據和分析支持?這些問題,均是考慮林鄭是否應被批評的關鍵。可惜,作者李道竟然選擇避而不答。 

政黨沒既定的政治信仰不? 

其次,作者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無視各個政團的政治信仰,才會得出所謂「身份決定立場」的結論,並暗示着一項訊息:「政客」沒有既定立場,只是為了「向選票負責」和背後的政治利益,於是要考慮「貼身的、以至即時的選民利益」。實際的情況卻是:不論是泛民還是建制派,其實都不是鐵板一塊,而且各個政團,查實都有自己的政治信仰。 

先撇開泛民不談,建制派的工聯會和自由黨,一個是工會,一個立場傾向市場自由主義,政治信仰上根本南轅北轍。至於建制派第一大黨的民建聯,其元老多數是來自傳統左派,他們政治信仰上傾向草根階層,本來是可以預料的事。在此情況下,即使撇開選舉盤算的因素不論,假若政府提出一項民生政策,違背或無視對方的政治信仰,又怎樣叫人家支持呢? 

置業主導是益草根?還是富戶? 

即使我們往後退一步,肯定李道的假定,議員的反對背後,真是牽涉到選舉上的盤算,而公屋住戶是某些議員的票倉,所以他們不敢得失選民,害怕選票因而流失。然而,所謂公營房屋改為置業主導的概念背後,其實仍有很多細節問題,而林鄭作為行政長官,至今卻沒有詳細交代。 

在此,我們可以作出另一假設:林鄭的所謂置業主導,若是容許現時的租戶買下現時所住的公屋,甚至不用支付首期,而供款跟現時租金一樣。在第一代住戶離世後,仍可由其後代繼續供款,直到供斷為止,而供斷後的樓宇,只能轉讓給其他合資格公屋申請人。其後所推出的綠置居,也是使用相同的供樓條件。假如現時租金不變,但是變成供樓,試問公屋住戶會反對乎?議員又會反對乎? 

綠置居取代公屋,缺乏細節交代 

由此可見,即使涉及選舉盤算,所謂置業主導的政策,是否真心希望香港草根階層有樓揸手呢?還是興建一堆功能上跟居屋接近的綠置居,利誘公屋富戶購買?這個問題,大家其實心知肚明。答案既然是後者,綠置居在何興建、售價如何,乃至地從何來,便會影響富戶的購買意慾,從而影響二手公屋騰空和重新分配的速度。 

這些細節,政府至今有詳細計劃和公佈乎?似乎未有。什麼細節都沒有,議員擔心公屋輪候時間會因此拖長,其實是可以被同情地理解吧?反之,若是所謂的評論界,在沒有詳細政策和數據的情況下,便可肯定以置業為主的導向,算否妄下判斷,或者過分樂觀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