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數字矇查查 如何真扶貧?

2017-11-21
劉仲達
資深媒體人
 
AAA

poor1.jpg
為何愈扶愈貧?原來,香港幾年前設立貧窮線,貧窮人口的計算,主要是按入息歸類。(大公報)

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掛帥的扶貧委員會最近公布去年的貧窮人口,達到135.2萬,貧窮率19.9%,相當於五人之中就有一個窮人,創出八年新高。這個數字相當「恐怖」,不僅影響東方之珠的形象,也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蝸居劏房、老人執紙皮……香港貧富懸殊,貧窮問題嚴重,確實並非新聞。然而,怎麼說香港也是個富裕社會,不至於五個港人一個窮。過去一年,香港的經濟數據相當不錯,普遍指標向好,去年實質增長2%,今年首三季更按年增長3.9%;去年失業率為3.4%,最近已跌至3%,接近全民就業,勞工市場偏緊。 

那麼,135.2萬貧困人口從何而來?為何愈扶愈貧?原來,香港幾年前設立貧窮線,貧窮人口的計算,主要是按入息歸類,當人口老化,就會出現收入下降,形成「貧窮」惡化,即使加大福利開支,也無濟於事。目前香港老人共約120萬,當中大部份為退休人士,而香港又欠缺退休保障制度,往往「淪為窮人」。 

年輕人生活質素或差過「窮長者」 

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現時退休人士如果擁有自住物業,雖然沒有入息,帳面財富已很可觀,而且可以透過安老按揭(將住宅物業作為抵押品,向貸款機構提取按揭貸款。借款人仍然是業主,並可繼續安居在原有物業直至去世),過上舒適的生活。相反,年輕人「上車難」,即使入息超過貧窮線,但生活質素可能比「窮長者」還差。 

如果連真正的貧困人口都矇查查,又如何有針對性地扶貧呢?光是鼓勵退休人士「出山」,或者增加福利,又有何用呢?相較之下,內地的扶貧經驗倒是值得借鑒。 

內地用大數據精準扶貧 

習近平執政之後提出「精準扶貧」,過去五年已經令六千多萬人口脫貧,未來三年還要完成四千萬人脫貧的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位處西南地區的貴州是貧困省,利用氣候宜人、電力充沛、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加上官方大力支持,成功化身大數據中心,同時也運用大數據「精準扶貧」。 

「你家是貧困戶,但是查出你家買得有小轎車,買車時間是2012年3月份,還有你辦行車證、辦駕駛證的時候是2014年10月份。查詢的情況你不符合貧困戶的標準,要清退出來。」黔西南州義龍新區扶貧班主任劉凡勇告訴村民陳文。貴州新聞聯播近日播出了上述畫面。 

按照規定,對於有私家車、有商品房、有工商註冊登記、有國家公職人員的家庭,不能認定為貧困戶,而這些數據信息都來自於精准扶貧大數據支撐平台。貴州省大數據局打通了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門的數據資源,打造這一平台,可以精准比對出貧困戶信息、精准調度脫貧工作。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黔西南州全面開展試點推廣。 

內地講「真扶貧,扶真貧」,貴州用大數據分析找出「假貧」對象,這就是精准扶貧。香港如果無法掌握真正窮人的數據和狀況,根本無法對症下藥,幫到最需要的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交流團有助青年擴闊眼界,認識香港以外的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最新趨勢,對香港社會和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因應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新加坡由政府運作到教育已全面引入ChatGPT,今年教育部長稱會指導老師和學生用AI工具來教學及學習,政府更開始引入ChatGPT來草擬文件,成效如何不是短期可見的事,但當地政府願意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實在是勇氣可嘉。

    林芷楓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