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社會應摒棄「填海必反」的思維

2017-11-27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sea.jpg

填海造地一直是本港土地供應的來源,目前香港由填海工程所獲得的土地面積逾67平方公里,即香港土地總面積約7%,而這些土地上更容納約有27%的香港人居住,承載著 70%的商業活動。維港兩岸的摩天大廈高聳入雲,尖沙咀與中環兩個商業中心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成就今天的東方之珠,全因昔日的填海工程。當然,無止境的填海會影響生態,磨滅珍貴的集體回憶。政府經中環灣仔繞道填海工程一役後,基本上不可再於維港兩岸填海,使維港以外填海必不可少。 

維港以外填海早已是共識 

政府早在2011年11至2013年6月進行《優化土地供應策略 – 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就具潛力的近岸填海地點進行公眾諮詢,當中增加就業機會和紓緩房屋短缺,是最經常有人提及的支持填海原因。報告結論亦顯示,馬鞍山鞍泰區、頌安區、恒安區及大水坑區居民及部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對馬料水作為具潛力的填海地點的強烈抗拒。他們擔心填海對現有社區及交通服務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關注包括對沿岸景觀及棲息地的影響、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空氣污染及噪音,以及對水流及城門河水質的影響。反而針對欣澳及青衣西南選址所表達的反對意見數量較少,而就人工島所表達的反對的意見數量亦相對少。這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五個填海選址(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及青衣西南)如出一轍。基本上,除了馬料水選址較具爭議外,社會大多數人都同意維港以外填海,惟每次有政府提出填海工程時,總有一些「環保人士」要求再次公眾諮詢,以影響環境的理由反對填海。如是者,諮詢只會沒完沒了,香港的發展亦只會停濟不前。 

填海土地最能靈活運用 

相比起其他方法,填海最大的好處是土地的靈活性,政府可在一塊全新的土地上,妥善規劃不同的設施,不受現有的建築及環境限制。此外,填海土地亦是平地,較容易興建不同的建築物。無可否認,填海會影響海洋生態,造成污染問題,但我們需要權衡輕重。在各種發展土地的方法中,不同的持分者難免受影響,如發展郊野公園影響動植物生態;清拆舊村落及市區重建令原有居民被迫遷;增加地積比惡化熱島效應,而填海則帶來最少的負面影響。 

人類不同的經濟活動都會影響環境,那麼大家能否不坐巴士、不吃肉,又或者過著沒有上網及電器的原始生活呢?在討論填海問題時,望各位能理性討論,不應以「填海必反」的思維,以影響環境作為反對的萬能KEY。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