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香港過去幾年錯過了什麼?

2017-11-29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key1.jpg

過去幾年,香港出現嚴重的社會撕裂,致使不少普羅大眾忽視了內地創科的高速發展。一些人蓄意製造建制泛民對立,上一代與年輕人對立的氛圍,平白讓鄰近城市急速趕過香港。 

本來立法會議員如莫乃光,業界代表如方保僑等都是關心同業利益,業界人士就業情況以及社會創科發展的勢頭,但礙於政治立場的分野,與前任特首強硬作風下,致使香港錯過了讓創科業蓬勃發展的機遇。隨著林鄭月娥上台,團結了一些派別,也多了跟創科業界交流。最近她出席了不少初創企業的活動,與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對話也成為網民熱話。這點正好實證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政治化,創科理應是中港兩地官員和年輕人都應該參與的範疇。 

創科不應政治化

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晚宴上鼓勵香港人了解祖國發展和認識發展機遇,筆者特別想起上月底,國家主席在北京與中美科技界巨頭碰面。與會人士 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就表示,一年一度的聚會讓他更好的瞭解到中國的創新和創業發展。而不少海內外的企業管理層都對中央善意的交流表示肯定。 與其說美國人向中國低頭,香港人可以參考一點是,多跟國內官員和企業家互動,總比完全排斥好。 

歷史積累下來的矛盾,分歧和一些事件,日後中央必須正視,但近年在貪腐,環保等議題上確實看到改進。而不少外國創科企業已經在中國落戶,當中資金不限於美國,也有歐洲、東南亞等地。同樣地,不少大型國際級的創科公司在北京、杭州和深圳彈起。而傳統的舊經濟企業已經不足以推動中國和香港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未來將會屬於新經濟主導的時代。在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下,如同國內公司如騰訊、螞蟻金服,眾安保險等都全力走向世界。中國這個市場已經不能忽視,與其用意識形態上去排斥,不如在具體項目上看看能否有合作的可能。香港年輕人最厲害的是靈活多變,勤勞,有國際視野,如果能把精力和心神,多點看看周邊的機會,到深圳、新加坡、台灣、美國發展都是好的嘗試。 

發展在於創造共贏

當全世界的精英都表露了對現代中國市場的強烈欲望和野心,作為與中國相連的特區,有著一國兩制優勢,大部分人都掌握兩文三語,沒有理由不準備、全面地認識自身的機遇。 

發展,不限於硬件,也在於創造共贏,統戰,不在於強大的一方逼令弱勢的一方跟隨,如果沒有香港的教育,未必就有今天的大疆,沒有香港人當年進軍上海房地產,也未必有今天浦東的商廈群。如果香港人繼續被少數強硬建制和極端主義的人牽著走,只會把發展的鑰匙掉在維多利亞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