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為何總是愈扶愈貧?

2017-12-14
趙婷
本地智庫政策研究員
 
AAA

poor1.jpg

上屆政府對扶貧工作引以為傲,大增福利開支七成。然而近日扶貧委員會公布2016 年的貧窮情況卻不跌反升。全港貧窮人口共135.2 萬,每5 人有1 名窮人,卻是09年的新高,出現「愈扶愈貧」的現象。新政府對數字毫不緊張,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更解釋指香港是採用「相對貧窮」,而非「絕對貧窮」。政府坐擁萬億元儲備,此說法實在難以換來市民諒解。那麼我們必須要問的是,為何總是愈扶愈貧呢? 

貧窮線如同虛設 

現時香港的貧窮線並不能反映香港的貧窮人數。須知道,港府一味以家庭收入制訂貧窮線,不肯以支出來量度,極其「離地」。實際上,在香港樓價租金高企的情況下,住屋開支佔去貧窮家庭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收入相減支出的情況下,不少家庭的情況可謂水深火熱。因此,勞福局需要根據市民的生活開支,另訂「基本生活保障線」,確保基層家庭和其他群組有足夠入應以應付開支,讓貧窮線能真正發揮效力。 

低津限制多多 扶貧成效不彰 

近年香港政府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為扶貧王牌,不過去年受惠人數卻遠低於政府預期,獲批個案僅佔預期一成六。究其原因不離申請手續繁複,以致不少窮人唯有望門興嘆。連羅致光也認同政府高估低津的成效,以致扶貧不彰。施政報告雖強調未來將優化計劃,並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效果固然令人拭目以待,但官僚主義色彩甚濃,看來亦是換湯不換藥。 

新建公屋變出售公屋 本末倒置 

貧窮問題背後難免與房屋問題掛鉤。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熱錢大量流入,加上低息環境持續,香港政府對於房屋問題根本無從入手。更加不幸的是,政府從不考慮增建房屋幫助基層脫貧不得止,反而是重彈舊調,以置業為主導,把新建的公屋變成「綠置居」,貧窮人口更是難以上樓。房屋不是商品,而基層人士屈居危機四伏的劏房、籠屋早就不是新聞,根本沒有能力置業,同時上樓無望。政府從來沒有就此推出任何政策,難怪愈扶愈貧。運房局,房協都有應有的義務去協助有需要人士上樓。 

說到底,政府與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倒不如提出務實可行的政策,限富滅貧。如過往支持市場經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發表文章指,政府應加強投放公共資源在教育和健康,如向富裕的個人、商賈推行累進入息稅,針對富人透過置業、投資股票等方便增長財富。政策最有效的是,既可以以稅收平抑樓價,基層亦能受惠,中等收入者也可得益,貧富差距收窄,那麼滅貧之路便可指日可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交流團有助青年擴闊眼界,認識香港以外的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最新趨勢,對香港社會和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因應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新加坡由政府運作到教育已全面引入ChatGPT,今年教育部長稱會指導老師和學生用AI工具來教學及學習,政府更開始引入ChatGPT來草擬文件,成效如何不是短期可見的事,但當地政府願意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實在是勇氣可嘉。

    林芷楓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