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在職貧窮大學生飆升 年青人何去何從?

2017-12-15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u1.jpg

不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是否合時,香港人還是普遍信奉「讀了大學再算」。他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受了大學教育就代表有向上流及脫貧的機會。可是,根據最新的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擁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在職貧窮人士卻在過去五年中,有上升趨勢,期內增加了約10000人,至28300人。 

都市傳聞「乞食科」 真有其事? 

整體而言,今天的大學生確不如二三十年前的矜貴,平均起薪點也大不如前,只有大約12000元。但也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被逼接受較差的待遇,好像某些所謂「神科」的畢業生,畢業起薪點也可以兩三萬元起跳,例如醫科、法律、計量金融等等。有統計指出,文科、社會科學科及純科學科的畢業生,起薪點平均較低,有些甚至人浮於事。 

學位急速貶值 一般知識供過於求? 

這幾十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家庭環境改善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社會出產愈來愈多的大學生。可是,反觀社會現況,勞動力當中真的需要這麼多大學生?香港社會真的能按不同大學學科比例去吸納這些大學生嗎?我想未必。見微知著,人工不斷上升的職業,很多都是藍領的工作而非需要大學教育的。例如是,洗碗工的月薪已飆到二萬元以上,地盤工人更可達三萬以上。可是,不少畢業生因為背負著「大學生」這名銜,反而自己將自己事業上的可能性收窄,從不考慮藍領工作。然而,「天生我才必有用」,更不是全香港的年輕人都適合或喜歡讀書。而且,一個健康的社會是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各施其職。可是,現在香港的情況就如台灣一般,學位泛濫,全民皆書,年輕人卻未有因為讀了大學而找到人生方向或得到上流的機會。 

年輕人被逼掙扎求存 可能正是一個美好時代的誕生? 

不少年輕人抱怨樓價太貴、無上流機會、浪費了金錢時間讀大學後還要負一身債等等。這些確是我們年輕人正面對的難題。可是,正如雙城記中的名句講: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今天年輕人的困境,令不少年輕人掙扎求存,也令他們認真思考前路和人生。不少年輕人始終相信自己,希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而不是要過前人定下「讀書、工作、結婚、供樓、退休」的公式化人生。例如,不少年輕人多線發展,成為一個Slash,不再一份工做到老。 

不少年輕人放棄銀行政府的高薪厚職,毅然創業回饋社會,例如現在香港有不少希望解決社會問題的初創社會企業。也有年輕人嘗試成為時代的先驅者,成為Youtuber周遊列國,或由香港踩單車到南非,分享所見所聞,活出精彩人生,更希望打破「打死一世工」的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樂與悲。可能上一兩代人經歷戰火,經歷木屋徙置區,經歷制水,所以拼命追求穩定富足的生活。 

而這一代年輕人,希望不會被現在的困境打沉,而是能在云云未知當中,闖出自己的八九十後香港故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由於香港社會的產業結構單一,年輕人本來可選擇的就業機會也不多,大部分年輕人只能選擇服務性行業、或者文職和藍領技術類的職位,但現在不少年輕人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一些不太受年輕人喜歡的行業,如建造業、運輸等行業長期缺乏人手。

    吳桐山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