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紙媒已經度過寒冬了嗎?

2017-12-15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news1.jpg

你已經多久沒有看過實體的報紙了?筆者作為媒體從業員,都已經忘記上次拿著報紙認真閱讀是什麼時候了。相信看到此文的人和筆者一樣,平日都是通過手機瀏覽新聞和搜索資訊,伴隨著手機瀏覽時間不斷增長的,是紙媒的不斷衰落。近年來,香港已經有太陽報、新報和忽然一周等報刊停刊,國內國際停刊的紙媒更是數不勝數,行業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以至於有人預測2044年將是紙媒徹底消亡的年份。 

但最新的數據卻顯示,紙媒似乎有見底的跡象。根據IPSO的調查,2015年本港整體報紙讀者人數為542萬人;2016為540萬人,今年截至上半年為535萬人,止住了下滑的勢頭。而在美國,2016年的報刊訂閱量增加9%,今年的訂閱量更是大增16%。在本港報紙讀者人數持平的同時,是今年收費報紙先後調高售價,因此這個成績尤其顯得來之不易。此外,最近多個報業集團發布業績,其中大多數的經營情況有所好轉。 

一系列向好勢頭令筆者暫時鬆了一口氣,但如果想要由憂轉喜則還是言之尚早,畢竟這個勢頭是暫時性的反彈還是真正觸底,現在難以下結論。因此,有必要對這個現象作一個分析。 

紙媒公信力較高

儘管新興的網媒瓜分了不少讀者閱讀新聞的時間,但不少調查均顯示,讀者始終還是對於紙媒更為信任。根據2016年進行的香港新聞傳媒公信力評估,市民對報紙的評分明顯高於網媒,所有收費報紙的平均得分為5.58,免費報紙為5.83,網媒則只有4.81。大家瀏覽新聞,肯定是希望獲得真實的信息,但不少網媒卻充斥大量誇張失實的信息,標題黨橫行,大家上過幾次當就不會再信任。而紙媒則需要顧及自身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信譽,對於新聞的製作會更為嚴謹,可信度自然也就更高。 

但之所以網媒依然大行其道,不過是其內容能夠滿足大家陰暗、獵奇、庸俗的心理罷了,網媒點擊最高的新聞不外乎色情、八卦、低俗的內容,而這在嚴肅的紙媒上往往是看不到的。筆者曾在香港最大的網媒工作,對於網媒的運作也略知一二,主管每天最關心的就是點擊率,甚至列為員工的考核指標,採編人員唯有極力迎合,每天開足馬力大量生產各種垃圾信息。嚴肅報道由於乏人問津,公司並不願意投入太多資源,所以該網媒點擊量雖大,但口碑其實很一般,這也是不少網媒的通病。 

而這也是為什麼網媒能夠從紙媒搶走大量讀者,卻搶不走同等比例的廣告。據統計,美國紙媒的廣告收入每減少7元,流入紙媒網絡版的廣告收入只增加1元。試問誰願意將自己產品的廣告附在明星走光、婚外情的新聞頁面上,尤其是金融、地產、奢侈品這些最捨得在廣告上投放資源的客戶。所以,近年來在紙媒大幅衰退的同時,網媒的日子其實也並不好過。 

不應與網媒「鬥多鬥快」 

紙媒前幾年嚴重衰退,筆者認為重要原因之一是策略有誤。當面對網媒的時效優勢時,有的紙媒竟然跟它們“比快”;當面對網媒的海量信息優勢時,有的紙媒竟然是跟它們“比多”;當面對網媒低俗新聞的強大吸引力時,有的紙媒竟然是跟它們“比俗”。紙媒拿自己的弱項與網媒的長處競爭,怎麼會有勝算? 

所幸,紙媒這幾年在網媒窮追猛打之下,似乎也開始摸索到了應對和生存之道,就是走高端精品化之路,相信這是情況有所改善的最重要原因。美國紙媒就是最好的例子,如前所述,美國報刊的訂閱量開始增長,其中增幅明顯的大多都是大型知名報刊,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記者,但不可能人人都成為高端記者,正如人人都會做飯,但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大廚。優質的新聞永遠是有市場的,紙媒應該發揮理性、權威、深度等網媒做不到的,進行錯位競爭,成為高端媒介。 

不管未來如何,對於近年來不斷停刊、裁員、減薪的紙媒來說,文首提及的最新狀況,已經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筆者相信,未來的世界無論變成怎樣,新聞還是人類的必需品,只是呈現的方式、承載的載體有所不同罷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日佔時期是香港報業發展最黑暗的時期。《華僑日報》雖被日軍脅迫下繼續出刊,卻恪守民族情操,善用漢字的奧妙,撲朔迷離的編輯方法張弛有度地譏諷日本,在艱苦歲月中砥礪民心。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