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河套區變身深港創科基地

2018-02-08
高達
學研社成員
 
AAA

river1.jpg

落馬洲河套地區, 將會建設成「港深創新科技園」(創科園), 期望在2018年將開始動工。作為香港在回歸後由國家「慷慨捐贈」的土地, 希望有關當局在發展時, 勿忘初衷, 建成科研基地, 吸引頂尖企業, 並且成為「特區中的特區」, 為國家和香港作出貢獻。

河套區的由來, 跟香港回歸可謂緊緊扣連。這塊面積87公頃的土地, 原本屬於深圳市。深圳市政府治理深圳河後, 原本彎彎曲曲的河道被「拉直」, 平白多出了不少土地。根據1997年7月1日的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1號」, 香港和深圳之間, 以深圳河為界, 這些多出來的土地,就成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一部份。

此後偶有傳聞, 指河套區會作為CEPA的先導區, 或是大學校園區, 但只聞樓梯響, 一直未見香港政府有何行動。轉眼間,便到了2007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將與深圳共同發展河套區,作為十大建設之一。此後深港政府雙方,進行了一系列的磋商、研究、公眾參與、規劃、技術評估。在2017年1月3日,港深政府正式拍板, 將該地建設為創科園, 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成立一間包括港深雙方代表的附屬公司,負責這個項目,政府則打算在2018年,展開設計和第一期主體工程。

浪費20年光陰 創科大落後

由以上的時間表可見,香港在效率方面, 大大落後於內地。1997年, 香港在經濟總量和科技水平, 均遠超深圳; 到了2017年, 深圳GDP已超越香港。投放於創科產業的資源, 深圳是900億人民幣, 佔GDP4.13%,香港則1%都不到。來自深圳的互聯網巨星騰訊(700), 成為了香港股市裡市值最龐大的上市公司,把香港所有公司拋在後面。可以說, 香港回歸後, 浪費了二十年的光陰, 讓旁邊的小兄弟追過了。現在的創科園, 雖然名義上是「港深創科園」, 但明眼人就知, 是闊氣的小弟, 仍然禮讓過氣的大哥罷了。誰才是創科鉅子, 事實勝於雄辯。

為了追回失去的光陰, 創科園除了應該立即上馬, 加緊動工外, 有兩點是必須留意的。首先是勿忘初衷,河套區本來就有成為大學校園區的本意, 而創科和大學教育、研究亦是同生關係,應立即將本港各大學和科研的精英, 納入發展的團隊或顧問。例如:現在附屬公司的港方代表, 就有前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擔任董事,這是正確的方向。香港的科研人才質量本就比不上深圳,要是在這個項目也未能把握有利位置,培養自家的人才, 那就太可惜了。

其二是招攬各地人才,容許科研精英免簽證進入、工作, 亦可向落戶的國際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河套區反正本來不是香港的地方, 並不存在對本地人不公平的問題, 反之可以吸引頂尖人才來港, 在一個是香港又是深圳的特區內發展, 盡得兩家之所長, 才是把「一國兩制」的智慧發揮盡致的表現。我們期待港深創科園,可以孕育出香港的騰訊、阿里巴巴,甚至是蘋果。果能如此,則國家和香港社會都能得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