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教育局應從旅蛙程式獲得靈感 推廣手機閱讀文化

2018-03-07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frog1.jpg  

最近在社交媒體非常熾熱的旅蛙手遊程式,雖然是日文程式,卻能橫掃中港台。一隻青蛙,不瞅不睬,又會失驚無神去旅行,玩者只能默默奉獻,等待片字回報,那些說不出口的說話,化為明信片,寄到用家的眼睛。如果你是父母,大概會覺得現實裡,從來也是這樣,不明白有什麼好玩。信報之前就有評論提到,母親表示也養了一隻蛙二十多年,那就是她的女兒,看得父母會心微笑。這樣的模式,卻能在短時間可以爆紅,若子女真是沉迷其中,難怪父母會覺得諷刺非常。回看最近教育局局長出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如何推動閱讀,局方除了善用一貫傳統方式推廣閱讀外,不妨考慮多用手機設計益智和有趣的互動學習平台,讓中小學生愛上閱讀。 

記得在電影《天使愛美麗》裡,女主角為了讓爸爸重拾歡顏,把他花園的小矮人Gnome偷了出來,然後托空姐朋友帶他環遊世界。這條橋由一個儲小矮人的男士Henry Sunderland在1970年發揚開去,他去南極旅行時把兩個小矮人帶上,並為他們改名Harry and Charlie,周圍幫他們拍攝。之後這個玩法也在Sim City 3被採用。可見這個點子有其吸引力,在現實世界,也有人開始偷小矮人,並留下字條給花園主人,扮是小矮人所寫。這些也是反映出大家在現實中想出遊的人,旅蛙的起始也與此有相同之處,即使只是日文版,已令不懂日文的地方人士相同興奮,實在是個有趣的矛盾。 

除了在歐洲,亞洲而言,類似遊戲必數他媽哥池,餵飼它、幫它清理、然後看它一天一天長大。內地發文點名旅蛙程式「沒互動性」,令旅蛙蒙上自閉之名,他媽哥池互動性其實也不多,就在那小小的螢幕中,可以有什麼互動性?但那種養寵物的心態,絕不是旅蛙這種的。至少旅蛙懂寫字,其實互動性已高一層次。加上社交媒體的推動,大家齊齊cap圖曬蛙,報道其行踪,令大家看到自己一手所栽培的小蛙如何有自己的人生,折射監護人自由主義卻帶有無奈的牧養方式,簡直成了最新潮流。 

結合教育及閱讀的app可成新潮流 

編寫旅蛙的程式人員,抓緊了每個人都有的父母因子,年長未有孩子的,一過「天下父母心」的癮;未成年的,則可視之為有性格的寵物,甚至把自己對父母的「有口難言」、「無尾飛砣」進行投射。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也是引起共鳴的一個遊戲。這樣的遊戲加上旅行元素,是爆紅的方程式。如果未來本地能夠出現一種類似的手機程式,結合教育和閱讀元素,相信定必可以創造新的熱潮。 

從商界角度而言,當代遊戲一定不只靠人下載就可以賺錢,預計旅蛙的商機應該會逐漸湧現,就如PokeMon Go的打卡及吸引人潮策略。且看這種偽父母/子女心態,會發展成什麼。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