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應討論香港迪士尼的去留

2018-03-12
高達
學研社成員
 
AAA

DISNEY1.jpg

近日,政府財政預算案,派發一萬張海洋公園門票,引來全城熱話。反而比較少人留意到,另一個樂園 – 香港迪士尼,剛剛向政府及立法會匯報了2017年的營運情況。筆者認為,公私合營的迪士尼比非牟利的海洋公園,其情況更具「公共性」,更值得香港市民關注。

時間回到1999年,當時香港剛剛回歸,深受亞洲金融風暴後的經濟衰退困擾,急欲借助旅遊業來振興經濟。所以,香港政府和迪士尼合作,港府出資32億5千萬港元(57%),迪士尼出資24億5千萬港元(43%),合辦香港迪士尼。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開幕。轉眼間,12年過去,迪士尼為香港經濟、社會帶來了甚麼貢獻呢?

根據2015-16年旅發局和迪士尼方面的數據,迪士尼為香港經濟帶來了87億港元的價值,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0.37%。同樣的數字,12年來累積是909億港元,佔生產總值0.35%。不過,旅發局和迪士尼並無交代這數據是如何統計或推算,換言之,有可能是「靠估」。

比較實在和客觀的,是入場人數和盈虧。香港迪士尼由2008-09年度,才首次公開營運數據。

GRAPH1.JPG

以樂園涉及龐大的資本開支來推算,2005-2008年也不太可能是賺錢。而之後的9年,也只有3年賺錢,蝕足6年。然而不論樂園賺蝕,迪士尼公司仍是會收取專利費用佔總入5-10%的專利費。以有數據的這9年來算,也超過20億港元。2017年10月,香港政府再撥款54億5千萬港元,與迪士尼合資一人一半進行擴建。屈指一算,當初的32億+54億+歷年的虧損,即使有3年收回三幾億盈利,基本上香港人在香港迪士尼這項目上已投資了過百億港元。如果不計算難以計算的界外經濟效益,不知道香港迪士尼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本?而更令人認為不公平的是,抽取專利費的迪士尼公司,卻應該早已回本,收回了當初投資的24億5千萬,很大可能還有錢賺。

尤其是2016-2017年的營運數據出台,更令人擔心,香港迪士尼在商業上,已經可以說是難以為繼。2014-2016年的入場人數減少和收入下降,可以說是受到佔中影響。然而2016-2017入場人數已稍有增加,收入亦有增長,但虧損卻比前兩年更嚴重。主要原因是有12億4千2百萬港元的折舊!

主題樂園折舊率高 恐難止蝕

迪士尼方面的解釋是,營運主題樂園就是這樣的了,設施需要不停的更新,否則誰會想去一個破舊的迪士尼? 但如此一來,除非入場人數有爆炸性的增長,例如突破1000萬人次。不過這個數字,正是上海迪士尼的入場人次,而上海不單城市面積、樂園面積都較香港為大。事實上,香港迪士尼自己給予自己的目標,都是2025年達到900萬人次而已。去過香港迪士尼的朋友都知道,裡面並不算很寬敞,就餐不算很輕鬆,如果增加50%的人流,恐怕不是那麼美妙的遊玩體驗,排隊都排到發脾氣。而主題樂園的折舊率本就很高,將是越是擴建,會有越來越多折舊,更多設施需要更新。更不要就上海迪士尼開幕後,香港迪士尼的吸引力會否下降了。

因此,就現在所掌握的情況來推斷,香港迪士尼有結構性的問題。 可以想像的是,它會一年又一年的虧損下去。從商業上來看,這是一個不值得繼續的生意。如果是上市公司,恐怕管理層早就被股東轟下台,股票跌到停板了。

當然,我們亦會明白,香港政府應該與迪士尼公司有協議,中途退出肯定是天文數字的倍償。亦有不少市民的迪士尼是粉絲,不會介意用公帑支援一個迪士尼樂園在香港。然而,由於問題的嚴重性,也會有不少市民認為用在迪士尼身上的錢,可能有其他更好的用途。香港社會應該開始討論迪士尼的去留,政府/民間提出方案,解決迪士尼尾大不掉的問題。筆者隨意想想,就有: 

1. 政府將股權賣給迪士尼,變成私營,自負盈虧,政府收回地租;

2. 政府手上的股權證券化,變成ETF上市,讓投資者代為監察樂園營運;

3. 政府買斷樂園,可以變成公營,當作一項福利事業,或採用海洋公園模式;

4. 政府賠錢,結束樂園,地皮另作發展;

5. 又或者不變應萬變,由它繼續虧損....... 等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