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年青人上樓的N種暢想

2018-03-13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pro1.jpg

青年事務委員會接受了政府的委託,於去年的5月至10月期間,舉辦青年發展政策公眾參與活動,邀請了青年、相關持份者及廣大市民共同思考香港青年發展政策的未來路向。最近委員會發表了《香港青年發展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就七個範疇總結了公眾意見,包括:教育、全人發展、健康、工作、房屋及財務自主、公民參與及平等機會,亦作出了回應及建議。 

筆者對於《報告》中青年住屋議題尤為關注。在房屋方面,大部分青年回應者認為必須置業,政府應改善置業階梯,協助首次置業人士及青年置業;亦有部分回應者贊成政府提供其他居住選擇,例如青年宿舍。 

先談置業問題。目前香港私人樓宇售價高,租金貴,已脫離了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去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以“重建置業階梯”為施政目標,建議“綠置居”、“白居二”等計劃恆常化,又推行“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等措施,進一步豐富房屋階梯,但這些措施對於青年人置業幫助不大。“綠置居”針對的是公屋綠表家庭,對於計劃分拆家庭的青年人其實無甚幫助。在居屋方面,房委會主要以照顧家庭為優先,單身人士只享有10%的配額購買單位,而且以最新一期居屋單位售價為例,平均呎價已接近萬元,難以負擔;而且,“白居二”計劃也沿用9比1的家庭與單身人士配額比例,購買較市值為低的“居二”單位也受限制。至於“港人首置盤”,定位在居屋之上,相信售價也會比居屋為高。在整個資助出售房屋的措施上,其實未有制定對青年人置業的有利措施。 

年青人想上公屋幾近無望 

再談租住房屋問題。公屋成為了不少人的住屋期望。在申請公屋上,容許年滿18歲的人士申請公屋,但房委會在2005年實施了“配額及計分制”,非長者單身人士日後達到足夠分數,才有機會上樓,“三年上樓”的承諾並不適用,每年更只得最多2,200個編配名額;隨後房委會更為年滿45歲的申請人額外增加60分,即是45歲以下的“年青人”,更難獲上樓的機會,故造成不少年滿18歲的青年人搶先申請公屋的結果。 

部分回應者贊成青年宿舍,但是政府推動的多個青年宿舍項目,只屬“雷聲大兩點小”,單位數量約共2,800間,杯水車薪。而且入住宿舍後要放棄輪候公屋的資格,亦大大減低了年青人申請的意欲。 

應研以強積金供款補助置業 

上述境況,青年人無論在置業、租住房屋方面都未有針對的政策支持。誠然,由於香港目前房屋供應失衡,難免須要作出優次、取捨,但筆者認為可透過政策微調作出回應。在置業問題上,由於金管局收緊樓宇首期及按揭的規定,對首次置業的青年人來說,若無“靠父幹”,實難以負擔置業成本,可考慮降低首次置業人士的首期成數,亦可研究利用強積金部份供款作置業補助,增加青年人的負擔能力。在資助房屋政策上,“白居二”是一種房屋再利用的措施,若把單身人士的配額調高,已能夠提供更多置業機會了。 

在租住房屋方面,長策會於2014年2月進行的諮詢報告中,有不少意見支持把“三年上樓”的承諾,逐步擴展至年逾35歲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唯目前公屋每年平均供應量仍處於低水平,需作審慎考慮;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提出了兩項建議,包括由房協推行未補價出租居屋的計劃,以及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兩項政策都是值得支持的。前言如落實推行,並擴展至房委會轄下的出售公屋及居屋,相信可為輪候公屋的青年人提供多一個住屋的選擇;至於活化工廈,若改建為青年宿舍之用,亦可補充供應的不足。 

青年住屋問題其實是整個香港房屋問題的其中一環,應既有針對,但也要平衡。委員會的《報告》,將會作為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工作基礎,並督導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推行計劃,筆者期望相關的委員會日後能提出更具體的建議,供社會大眾討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展望九月份市況,由於8月12日悉售的油塘新盤親海駅II於月內只註冊了當中的257宗買賣,即仍有約369宗成交將落入九月份的登記數內,連同八月下旬其他銷售的新盤計算,雖然九月初為一手推盤的空窗期,但筆者預料整個九月份的一手私宅買賣登記仍有力上試950宗至一千宗水平,按月料反彈三至四成,有望轉跌為升。

    陳海潮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