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諺:城鄉矛盾,終點在博物館!

2018-03-15
夏仁諺
學研社成員
 
AAA

new1.jpg

當代香港人是在歷史上無根的族群。

當香港人以「本土」自居,他們開始尋找自身的歷史,然而真相十分殘酷,因為他們在香港的歷史相當之短──大抵不到五十年。原因很簡單,香港90%以上人口上一代因國內戰亂來港,都是移民。

短短五十年,雖然也是一種歷史,但根基淺,幾乎沒有甚麼好人好事值得一提。假如要講香港最輝煌的1980-90年代,更是悲哀,因為創造那個年代的成功故事的標誌人物,例如成龍、周星馳,大多已北上發展,因此不能寫入自己的歷史。

於是,好些「本土」人士轉向新界發掘「自己」的歷史,而喜訊來了──新界真的有原居民,講一些怪怪的廣東話,加一些客家鄉音,更令人興奮的是,圍村人竟然已經在新界耕作了接近一千年,就是客家人,也在新界住上了三、四百年。如此,只要把原居民的歷史當作自己的歷史,香港人的歷史就能延長至一千年前。有了歷史,「本土」二字也生色不少。

不過,正如美國白人曾經驅趕美洲原居民,原居民和新移民之間的各種差異,成為了矛盾爆發的炸藥。在香港,那個炸藥就是土地。為了土地,泛民政客指鄉民為「鄉黑」。為了土地,政府為鄉民設「套丁」陷阱,建制評論以所謂「公平分配」原則批評鄉民自擁丁權不放。

一時之間,政治舞台上的各路人馬,不論泛民本土,還是建制政府,竟然在城鄉矛盾這一條戰線上統一起來,以原居民為共同敵人,破天荒裏應外合大和解,務求把鄉民抹得有多黑是多黑,實在夠諷刺!

早年遭港英政府武力佔地

筆者筆名取夏仁諺,實本姓彭,屬於新界圍村子孫。香港人口約740萬,新界原居民人約70萬,就數字比例來說,原居民對移民人口比例約一比九。換言之,抹黑原居民,指責原居民自擁特權,很容易一呼百應。由於九成以上香港人口都不是原居民,先天性的盲點,令大多數人都無法從原居民的切身處境出發來看待歷史。

夏仁諺離開圍村,居住市區多年,但小時候坐柴油火車返鄉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看着鄉村田地一塊又一塊被港英政府收回,村子範圍買少見少,深深體會家鄉文化逐漸消逝凋零。

翻查歷史,可知新界圍村居民,多為正史跨越宋明清三朝之宗族。在英國人統治香港以先,新界地區之土地業權大部分為宗族擁有,且為永業權。1899年,英方向原居民收地,宗族鄉勇為保祖業,毅然反抗,多村聯合抗英,與英軍作戰六日,死傷慘重,數百鄉勇壯烈身亡。1905年,港英政府以集體官契的土地登記形式,強把鄉民「永業權」全部沒收。整個英國進入香港的歷史,就是一個武力侵佔土地的歷史。

1905年後,港英政府一度懷柔,對新界土地沒有積極開發,大家相安無事好些年日。及至五六十年代,國內難民湧港,政府急需發展新市鎮解決人口問題,遂以丁屋政策向宗族換地,自此才有了所謂的「丁權」。

「丁權」實際上是有權無地 

持有丁權,不代表就能行使。政府曾對宗族鄉民承諾設預留地,但沒有進度承諾,結果是大部分持有丁權的鄉民,都沒有可行使丁權的土地。如果夏仁諺不講,朋友們還都以為我們家族代代有丁屋。實際上,家人們提出的丁屋申請,長年石沉大海,預料到死那天都不會得到回音。

鄉議局2000年代初曾推斷,擁有丁權人士約24萬,但政府由1972至2011年近四十年間批出丁屋只有36,912宗。換言之,包括筆者與父輩在內,多數鄉民終其大半生都不能行使丁權。諷刺的是,這個幾乎無法行使的「丁權」,卻令鄉民成為香港人左右紅藍綠各方陣營的共同靶子。

原居民宗族居港上千年,當代香港人居港還不到半百,但人口的差距,使原居民人口給移民人口沖淡至10%不到,以致失去社會上的話語權,實在無可奈何。由原居民的眼中看來,香港今日的移民人口正在聯同政府,對自己做着很不道義的事──既要借人家的歷史尋根,又想要原居民消失於香港歷史之中。這到底是甚麼樣的一種矛盾思維?

其實,當代香港人和政府打算要做的,就是把原居民的一切,永久封入博物館,以供觀賞憑吊,聊作自慰,是吧?

土地短缺源於高地價政策

感慨的話講完,請讀者理智看清現實。城鄉矛盾的真正源頭,是土地供應。然而,香港不能增加土地供應,原因不在鄉民宗族身上,而是在於政府奉行高地價政策。

認真開放土地供應,不難實行。在丁屋政策上,只要去除丁屋三層上限,即可頃刻解決丁屋問題,但政府並不會如此做,因為地價仍受市場制約,一旦開放了土地供應,地價就會受壓,難以維持在較高水平。換言之,即使政府能把原居民所有業權充公,樓價也不會因此下跌。

每次友人跟我爭辯丁權存廢,我總是如此回答:「爭取公平的方向錯了,你該爭取的是,香港市民人人有丁權(公屋),而不是廢除丁權,因為住屋是基本人權。」

如果人人有公屋可住,鄉民還需要「丁權」何用?

原居民遲早絕跡香港

正是因為政府不會照顧族中幼小,太公們、族老們才一直想方設法,歷朝歷代與大宋、大明、大清、港英和中央政府周旋,時而武力反抗,時而屈膝妥協,為的只是保障子孫安家立業而已。豈知,祖宗出於愛護子孫的行動,進入所謂的現代文明年代,即被誤解為「大聲夾惡」與「卑躬屈膝」。現代人情,涼薄何堪?

圍頭話與客家話,是新界原居民宗族的主要方言。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劉鎮發教授推斷,兩種本土語言都將於三至五十年內完全消失。這狀況反映,原居民的宗族身份已經無法傳承至下一代。就算香港人秉持厚道,停止攻擊和抹黑原居民,原居民早晚也要在這城市衰微消失!

在美國,白人驅逐印第安人。五月花號事件,土著有情,白人無義。香港人,你說你鍾情鄉村生活文化,你的所謂情意,究竟幾分是真情,幾分是假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粉嶺高爾夫球場上有140多個新界原居民祖墳,以五大氏族祖墳為主,今天其子孫在他們原祖家地向作者表達對政府的不滿訴求。

    廖書蘭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