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梅艷芳逝世十五年 電影資料館辦「芳華年代」

2018-03-15
 
AAA

 2018年是張國榮及梅艷芳逝世十五周年。電影資料館舉辦「芳華年代」,節目聚焦兩人在八、九十年代這芳華年代主演的電影,從中選映32部,加上5部千禧作品,希望從他們曾參與的電影類型和題材、合作過的人物,折射出香港電影於流行文化中的絢爛光彩。除卻電影,更有多場座談會,絕對是不能錯過回味這「芳華年代」。

胭脂扣.jpg

《胭脂扣》是兩人結片緣的經典之作。(文匯報圖片)

頭炮將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放映《胭脂扣》(1988) 數碼版,回顧兩位巨星合演的經典之作,同場加映剪輯自海外版的三分鐘音樂錄像,與觀眾一同分享這絕少曝光的精華片段。由於《胭脂扣》反應熱烈,現已加開樓座部分座位,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芳華2.JPG
(香港電影資料館網站截圖)
 
 
80’s 青春無敵
二人早期分別主演的《烈火青春》(1982)、《壞女孩》(1986),恰巧塑造出當年破格的叛逆男、彪捍女,煥發新舊文化過渡中的青春魅力。
 
芳華4.jpg
觀眾可在銀幕上回顧兩人的風采。圖為《金枝玉葉》(1994)劇照。
 
90’s 擺脫性別演繹
《川島芳子》(1990)、《霸王別姬》(1993)、《金枝玉葉》系列 (1994、1996) 、《春光乍洩》 (1997)則挑戰刻板的性別演繹規範,遊走在陽剛與陰柔之間,卻毫不突兀。
 
以歌入戲創造潮流
《胭脂扣》(1988)、《何日君再來》(1991)及《夜半歌聲》(1995),將風靡一時的歌聲帶進光影中,亦滲進了二人特有的表演者氣質,戲內不同背景的角色邂逅,隱隱呼應著戲外不同階層交會的可能性。
 
電影橫跨類型
二人的電影不受類型局限,主演無數劇情片之餘,亦在《家有囍事》(1992)、《審死官》(1992)等無厘頭喜劇中發揮搞笑本色。梅艷芳演出的類型更橫跨邪典(cult)味濃的動作科幻片,如《九一神鵰俠侶》(1991)、《東方三俠》(1993)。是次回顧展嘗試從以上方向切入,冀望與觀眾探討他與她在流行文化的多重意義。
  
芳華6.jpg
梅姐多變的演譯,至今仍深刻留在觀眾腦海。圖為《慌心假期》(2001)劇照。
 
芳華7.jpg
《異度空間》是哥哥最後主演的港產片,一直有傳哥哥抽離不到戲中角色。圖為《異度空間》(2002)劇照。

緊扣時代-----張國榮及梅艷芳不只是歌手 更是時代icon
 
七十年代末的香港,捲起一股革命性的電影浪潮,孕育不少幕前幕後人才。浪潮延至八、九十年代,香港無論在影壇、音樂及電視三界的作品均百花盛放,類型及題材多元,成就了三界登上了流行文化產業的巔峰,留下不少經典及傳世的作品。在這個黃金時代,兩位藝壇巨星——張國榮和梅艷芳叱咤歌、影、視三界。兩人參與的電影近百部,合作過的導演及演員多不勝數,作品更是雅俗共賞。
 
八十年代經濟起飛,香港人生活安穩,娛樂需求大增,造就了流行文化蓬勃發展。生於五十及六十年代的張國榮和梅艷芳,成長於古今中西南北文化磨合的香港,同樣憑歌唱比賽投身演藝界,也同樣突破傳統,建構出獨特形象和難以取締的標誌(icon),在多元雜糅的大眾文化中佔一席位。
 
 
芳華3.JPG
芳華1.JPG
(香港電影資料館網站截圖)
 
芳華8.jpg
 
梅姐與張學友不慍不火的演活了結婚多年的夫妻感情。圖為《男人四十》(2002)劇照。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香港西灣河鯉景道50號
票價:$45
 
「芳華年代」門票由2018年2月28日起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凡購買《胭脂扣》及其他「芳華年代」場次之門票滿十張,即可換領一套八張的限量版明信片。
 
換領方法:請攜同門票於3月28日至6月30日親臨香港電影資料館票房換領(開放時間:星期一、三至日,中午十二時至晚上八時),或於3月27日《胭脂扣》開場前或完場後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入口處之指定櫃枱換領。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三級影片:未滿十八歲人士恕不招待。
 
折扣優惠
 
六歲以下恕不招待。
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一名同行照料者、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
每張門票折扣後的票價將計算至個位數,不足港幣一元亦作一元計算。
滿座場次將於開場前30分鐘發售少量企位票。
 
訂購每張門票,最多可享用其中一種購票優惠,請於購票時先向票務人員說明欲使用之優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