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偉:4000蚊引發的「關公災難」

2018-03-27
承言
時事評論員
 
AAA

carrie1.jpg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宣佈向合資格的香港市民派發4000元,引來社會一片批評之聲。作為專業的會計師,這一份《財政預算案》或許是陳茂波一生中做過最令他頭疼的一盤數。

港府新年度財政盈餘高達1300多億,龐大的財政盈餘究竟是投資未來,還是直接派給市民,這是《財政預算案》最具爭議的議題。陳茂波在公佈預算案之前不斷吹風,企硬不直接派錢,但至預算案公佈之後,抵抗不住輿論批評,最終採取「補漏拾遺」的方式,向合資格的人士派發4000元,美名曰「關愛共用」。

事實上,向市民直接派錢從來不是一個政府公共理財的問題,派錢根本解決不了社會問題,而由於派幾多、派給誰照顧不了所有人,因此怎麼派都會被人抨擊,也因此,派唔派錢根本就是一個政府公關的問題。

「理財新哲學」創意欠奉

從最初的企硬不派,到設置門檻向合資格市民派4000元,這場派錢爭議現在成了一場「關公災難」。港府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場「關公災難」的根源所在,可能林鄭月娥和陳茂波還會有「吃力不討好」的委屈,不斷解釋派錢的政策和理念,不過,這場「關公災難」的實質並不是派錢本身,而是它背後延伸出了社會對港府「理財新思維」的質疑。

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多次已提出對公共財政的新看法,稱之為「理財新思維」,她上任後多次表示,過去政府的理財方法是過於保守,現屆政府要積極有為、加強香港競爭力,便需運用理財新哲學,大膽增加開支,特別是投資性的開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確實提出多項長遠的措施,例如用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再如為教育額外預留每年20億元。只不過,相較於1300多億的盈餘,就算再加上如今向合資格的人士派發4000元,社會實在很難感受到「理財新思維」中的「大膽投資」。相較之下,香港市民期待應該需要大膽作為的房屋等民生問題卻實在沒什麼創意。

在現有派錢修正的預算案之下,基層人士獲得的現金援助還不如過去的關愛基金,夾心中產分分鐘派唔到錢之餘,還看不到希望,剩下最開心的恐怕是一眾等著派錢去旅行的學生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