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中美從貿易戰到貨幣戰

2018-04-03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ar1.jpg

美國策動貿易戰之本質,並非單純為了貿易平衡,而是牽制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劍指「中國製造2025」,並爭取時間重建國內之生產鏈。

美國策動貿易戰,是中長期的發展策略

自七、八十年代起,美國奉行「利潤最大化」的商業策略,把生產鏈裡的中低端業務搬離美國本土,使國內產業「空洞化」,造成大量市民「永久失業」。偏偏這些「無法轉型」的人,被視為「不積極找工作」,並不計算在勞動人口裡,因此美國失業率嚴重低估真實情況;貧富懸殊問題,亦日趨嚴重。美國產業「空洞化」更不利發明及產業競爭。美國須一定程度上重建產業鏈,以解決以上種種問題。去年,台商郭台銘計劃到美國設廠,並獲美國總統特朗普接見,足見美國國策之風向。

有分析認為,貿易戰兩敗俱傷,損人害己,因此美國不會動真章。可是,貿易戰之弊,不過是擔心受報復。如果美國可聯合盟友策動貿易戰,一定程度上圍堵中國,或許尚能享受到貿易戰之利而盡量避開其弊。對美國來說,貿易戰從來都是其中之一個選項。從前不成功,不代表不會再試。

暫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簽署貿易備忘錄,但尚有60日諮詢公眾意見,今年六月前暫不會向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據外電引述消息透露,美國將要求中國降低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的25%關稅,以及放寬美國企業進入中國金融業務。美國的談判大門雖然未關,但拋出來的條件,其一,是針對中國還未成熟的汽車製造業。其二,則是劍指中國金融業。中國政府對汽車製造業和金融業一直都用心發展,步步為營,此等策略性行業,又怎會輕易開放給美國?雖說漫天討價,著地還錢,但如果中美雙方都各有盤算,則「議和」著實不易。

中國在貿易戰上不能退讓 

貿易戰上,中國的第一輪清單,以美國農產品為主,志在影響美國特朗普的「票倉」。可是,如果貿易戰是美國中長期國策,則中國這一招未必奏效。中國向美國產品徵稅,但首輪清單之規模相對較少,特朗普尚可給予農商補貼,甚至可藉這次貿易戰爭取其他財閥的支持。

因此,中國在貿易戰上,應該「加碼」,不能被人步步進逼。儘管中國的首輪制裁清單規模遠比不上美國,但是行動卻比美國快得多。《人民日報》於2018年4月2日宣布,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七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其中,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換句話來說,貿易戰的「真正第一槍」,居然由中國先打響。

對付特朗普那「獅子開大口」的手段,中國在談判時絕不宜退讓。但凡「說得出來」的,一定迅速的「做得到」,在期後每次談判時再「加碼」,才能對美國業界有震懾之效。

中國敲響「石油美元」之喪鐘?

除了在貿易戰「加碼」之外,中國已正式向「石油美元」宣戰,即策動「貨幣戰」。自3月25日起,以人民幣作價和結算的「原油期貨」,已經於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首日交易額為176億人民幣。此外,據路透社報道,中國開始籌劃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此舉更是中國確立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重要舉措。雖然此消息尚未有中方官員作實,但已廣泛引起關注。

眾所周之,「石油美元」乃美國重要國策之一。正因為全球的石油和眾多大宗商品交易,仍以美元交收,大大增加了美元的價值。如今,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先確立「人民幣石油期貨」,再放風聲建議以人民幣結算石油,肯定大大打擊了「石油美元」的威信。只要等到時機成熟,中國甚至乎可逐步減持美債,不再受美國的制肘。有人認為,此舉更可能敲響「石油美元」之喪鐘。

中國能否成功?我們可先看看基本數據:

usaa.JPG

的而且確,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共佔了全球進口金額約17.3%。作為「最大買家」,原理上,中國絕對有條件推行「石油人民幣」。可是,傳統以來,石油一直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過去曾有中東政權提議減少使用美元結算石油,如侯賽因 和卡達菲等等,都迅間被美國推翻。中東諸國又是否有「底氣」嘗試以人民幣結算呢?此外,人民幣暫時仍不是自由兌換貨幣,估計中國與石油國,仍需先增加貨幣互換額度,再有更多的經貿合作,才可驅使中東諸國減少使用美元。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軍力還要再增強,足以保護產油國,才可進一步推進「石油人民幣」。

中國的原油供應國裡,似乎就只有排首位的俄羅斯(佔14.5%),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向美國說不。其次就是某些受惠於中國的非洲國家,部份非洲政權在中國的暗中保護下,或許亦會選擇使用人民幣。

總的來說,撼動「石油美元」絕非易事,但推進「人民幣石油」,確立人民幣之國際地位,卻是長遠大計。

中國拋售美債有效嗎?

美國國債規模約20萬億美元左右,當中有約70%為大眾持有。以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約有25%左右,為外國政府所有,當中以日本和中國的佔比最重。總的來說,美國國債賣給全世界,高度分散,中國作為最大的「債主」,亦只有總規模約6%左右。

其實,除非中國在極短時間內拋售美債,否則,那6%的份額,在正常情況下,最終亦會被市場所吸納。聯儲局尚可以「量化寬鬆」的手段提供流動性。單純拋售美債,不一定可以收震懾之效。當然,中國在必要時出手,又未必會遵守市場規律,作為「單一大股東」,手上6%的「持貨」,絕對可以造成市場動盪,影響美國金融業界之穩定。 

在一般情況下,中方或會在適當時候逐步減持美債,但其用意應該是「優化」外匯儲備。一方面減少對美債的依賴,分散投資,另一方面還可把資本放到更具策略性的資源上。當然,中方減持美債,對美國的影響是長遠的。如果世界諸國都仿效中國,不再把資本集中在美元身上,這的確在長遠上會對美國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貿易戰對貨幣戰

美國的貿易戰,應有中長期的發展意義;中國的貨幣戰,亦是為了確立人民幣之國際地位而走出的重要一步。雙方都有十分明確的中長遠目標,著實不易妥協。以大歷史的角度看,大國先發動貿易戰,再衍生貨幣戰,如果依然無法透過協商擺平,隨之而來的,便是真正的軍事衝突。中國近四十年來不打仗,區內和平已久,或許,局部戰爭已迫在眉睫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