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文:念念不忘 必有回嚮?

2018-04-06
余樂文
文化工作者
 
AAA

movie1.jpg
(《大樂師·為愛配樂》電影劇照)

美國電影界每年都大灑金錢爭取奧斯卡提名。想取得入場券,獲提名奧斯卡最佳電影問鼎小金人,不少電影公司都花上數百萬美元,在頒獎禮前幾個月做宣傳,希望評審在最後關頭睇他們的作品,支持他們入閘。爭取提名既為名,也為利。贏得最佳電影固然好,最少證明電影公司眼光夠好,亦更有牙力爭取更佳的合作班底。就算只有提名,對票房也絕對有刺激作用。 

以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又在頒獎禮攞獎而歸的《Shape of Water 忘形水》、《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廣告牌殺人事件》及《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例,在奧斯卡提名公布前,都只是在美國有限度或中小型放映,獲得最佳電影提名後,隨即獲增場放映,有最少四成觀眾是在提名公布後才入場觀看。這類獨立電影或小型製作,一直以衝擊獎項為目標,若果未獲提名,很快就會被削減放映場次,票房自然縮減,製作規模類近的《The Disaster Artist 荷李活爛片王》及《Molly's Game 莫莉遊戲》就面對這情況。 

奧斯卡提名有助票房,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在香港就似乎無甚叫座力。鄭中基及顏卓靈主演的《大樂師·為愛配樂》,今屆獲得四項提名,包括鄭中基首度獲提名影帝,然而電影上映至今,票房不足百萬元,令人失望。 

本地文藝片近月票房相繼失利,院線一直不看好《大樂師》,只願安排少量戲院上映。電影界近年有一說法,首周票房定生死,上映戲院少,票房自然差,票房差,就必然面對縮場,《大樂師》便面對這惡性循環。雖然顏卓靈及導演努力謝票,與顏卓靈屬同一唱片公司的鄭秀文、楊千嬅及C Allstar等亦在社交媒體推薦這電影,令《大樂師》稍受關注,上映場次微增,但踏入復活節檔期,上映場次又再減至每日一至兩場,能否捱到月中的金像獎頒獎禮也是未知之數。 

曾經有批評指,香港電影養份不足,但部分電影人近年回歸文藝路線,觀眾卻似乎較重視外國得獎電影,是因爲外國月亮特別圓? 希望投資者沒那麼快卻步,繼續注資開戲,也希望觀眾更了解香港電影,多入場支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