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更生人士重投社會 面對最大困難是什麼?

2018-04-13
林芷楓
教育顧問
 
AAA

prison1.jpg

早前跟朋友參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舉辦的活動,看看電影和參加更生人士的分享會。社會對於在囚和更生人士,不免會有標籤,大多認為他們犯過事而不再願意聘請他們,或者沒有機會給他們重投社會,結果不少出獄的人士最終還是會跟舊日的兄弟犯事,回到監獄。今次看過電影,聽到幾名更生人士的分享,以及看到文化中心的展覽,非常感觸,實在覺得政府需要著力,為更生人士和在囚人士做更多工作。大眾也應該理解、包容和採取開放的態度去接納一些曾經犯過錯的人,他們當中不少都是因為家庭背景,朋輩影響而誤入歧途,給予機會他們,他們自然會重新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 

有時候,當大家在分辨善惡,單以懲罰去希望教訓犯法的人,當中缺乏了教育和感化,壞人是否只有壞的一面?懲教署的理念,除了保障公眾安全和防止罪案,也包括了與社會各界持份者,創造更生機會,同時也應該確切提供一個合理的環境給在囚人士服刑。看過同囚這部電影,回想以前參觀監獄時的情況,確實有很大的差別。而且聽過更生人士形容內裡的膳食,著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對比北歐人性化的監獄,不但有偌大的草地,有私人空間,犯人也有屬於自己的冰箱、電視等。對比起一些犯人說到,曾經吃過變壞的菜,腐爛的豬肉。聽到一些更生人士說到不少的食物實在難以入口,他們並不是期望大魚大肉,但也應該有基本合理的膳食。筆者認為署方應該嚴正檢視相關的膳食問題,保障在囚人士的健康,這樣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北歐一些國家的監獄有共用的廚房,鼓勵犯人一起下廚,也有客廳,讓不同的人有交流。而且,讀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更生過程,一些北歐的監獄有圖書館,也有不少地方讓人靜靜地自修。 

筆者贊同不少社會人士提出,希望懲教署能夠讓在囚人士參與文職工作,鼓勵他們終身學習,增加監獄內的讀書文化和風氣,這樣比起只是從事木工,打字和洗衣來得多元化。而且在監獄的在職培訓,應該是讓在囚人士未來出獄後能夠與社會接軌,找到新工作,這樣才能夠達致讓更生人士改過自新的目標。目前他們的重犯率由2000年的40%,大幅減少至2014年的26%,未來相信還有進步空間。 

社署和勞工處也要加強與更生人士的聯絡,而不是等他們出獄後徬徨無助,相關人員應該主動作出就業轉介和跟進,這樣才能全面協助他們重投社會。不少坐監一段時間的人,朋友家人都離他們而去,他們在住屋、就業和經濟都缺乏支援,單靠非政府組織的幫忙實在不足。希望未來的日子,各項更生計劃的資源和深度都有所改善,這樣才會締造美好安全的城市和家園。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